扶貧開發的工作會議是第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后的第一個中央工作會議,這安排體現了黨中央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高度重視,關于中國貧困人口數量,金土地小編特意去搜索了一下,得到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結果————7000萬,可想而知,扶貧的開發工作是一項不容忽視的任務。
農村的脫貧方式有很多種,而科技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之一,落實科技扶貧,不僅有利于促進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與區域農業經濟發展,同時也有利于農業科研單位針對生產實際開展課題研究,提高自主創新水平。因此,要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通過各種措施引導科技人員深入貧困地區,開展多種層面的幫扶,加快先進適用科技成果在貧困地區轉化應用,真正發揮農業科技支撐引領作用,探索建立科技扶貧長效機制。
一、精準調研制定規劃方案
根據本地自然資源、地理交通、生態環境、市場發展、農民素質等特點,探尋貧困的主因和脫貧難點,分析發展劣勢和優勢,因地制宜找路子。
二、加快技術推廣與信息傳播
在安排扶貧經費的基礎上 ,以項目帶動開展技術推廣與信息服務,解決農業生產實際問題。開發建設農業科技信息平臺,根據季節、氣候、災害、作物生產規律等情況,利用現代傳媒手段,使農民及時獲取有效的農業科技信息。
三、發展基于資源優勢的特色現代農業
服務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山地農業綜合開發、龍頭企業培育、鄉村旅游資源開發。根據區位特點、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種養習慣,選擇農民參與程度高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引導發展特色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業、生態旅游、林下經濟等新型業態,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格局。
四、支持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
支持新型生產經營主體,構建產業鏈條。輔導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成長,提供技術支持。通過輔導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將單純技術幫扶拓展到農產品加工、市場營銷、公司化經營、品牌創建等綜合性服務,形成產業鏈條,減低返貧機率,提高持續發展能力。
五、培養鄉土人才與職業農民
重視農村科技文化教育普及。加強實用技術培訓,有針對性開展產前、產中、產后的培訓 ,使貧困人口掌握一定的實用技術。
六、強化制度創新與政策支持
建立院地聯動工作機制,簽訂合作協議,確定雙方掛鉤聯系人,協同推進項目實施,做到鏈條部署、清單管理、精準幫扶,確保取得實效。
即使中國貴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但是在人均GDP上卻遠不如其他的發達國家,而其中的主要原因正也是因為存在著較大的貧富差距,而在中國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貧困人口的問題永遠都是需要被解決的。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頭條號/金土地)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