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廣東農業(包括海洋及林業)隨著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正在以現代農業、高效農業逐漸促進傳統農業的改造升級,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尤其是自農業標準化“十二五”規劃以來,把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和成熟的經驗組裝成農業標準,通過建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推廣應用到農業生產和經營活動中,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帶動了農業的“二產化”,培育了農業的“三產化”。因此,農業標準化已經成為推動農業產業升級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
當前,為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已經成為各級政府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進一步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發揮標準化示范區的帶動作用,從而解決農產品供求結構性、階段性過剩,質量安全問題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問題,成為新階段廣東省農業發展的戰略選擇。
農業標準化作為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是增強特色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保障消費安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是現代化農業的重要標志。為此,做好新階段農業標準化工作,如何實現有效的帶動作用,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促進農產品生產數量、質量、效益并重,增加農民收入,筆者對農業標準化工作有如下思考與建議。
一是發揮農業標準化示范區與龍頭企業相結合的作用,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由于龍頭企業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起主導性作用,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核心。按照“選好一個項目、建立一個標準體系、形成一個龍頭、創立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為目標,將農業產業化的標準化選在抓好示范區龍頭企業上。
二是通過對區域性主導產業實行區域化布局,培育出一批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用經濟紐帶將成千上萬的農戶聯結到龍頭企業之下,實現揚起一個龍頭,發展一項產業,帶活一方經濟。通過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民的形式,做精做細一產,從而穩定生態高效的現代農業發展,保障農業第二、三產業發展的強大后勁。
三是以標準化示范區為依托,培育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區、農產品加工物流中心,打造國家和省級農產品集交易、展示、批發、配送于一體,逐步形成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農產品加工園區,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四是以標準化示范區依托,培育一批能夠依托主導產業、主導產品求得發展的龍頭企業,使這些龍頭企業成為下聯農戶,上聯市場,帶動和組織農戶開拓市場,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建立以農業企業為龍頭的新型農戶關系,提升壯大二產。
五是在農業標準化建設中,打造都市型現代農業,作為服務業的經濟增長點和帶動農業三產發展的引擎,大力培育三產。通過緊扣發展綠色農業的主題,堅持“高效、安全、優質、高產、生態”的原則,以“現代農業、高效農業、觀光農業、特色農業”為發展方向,建立健全種植和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服務和觀光休閑農業系統、科學、合理的現代農業綜合標準化體系。
綜上所述,通過農業標準化示范建設與帶動,加快農業向二產、三產的滲透,建設一批以一產為主、連接二產、帶動三產的功能類型多樣的的現代農業特色品牌基地,從而實現農村大批剩余勞動力向農產品加工、流通、服務、休閑觀光旅游農業轉移,確保農村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協調發展。
作者單位:廣東省標準化研究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環球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