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孫建紅:皖南地區農用地適度規模經營的新變化 ——基于H村的觀察

[ 作者:孫建紅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4-03-04 錄入:曹倩 ]

像往常一樣,筆者春節回到農村老家,卻發現以往那種一家一戶一塊地的情景已然不見,所有的土地都連接成片,沒有了明顯的界限。據了解,自去年11月份以來,H村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入機械和人工,對全村各村民小組的小旱地、凹凸不平旱地、交通不便旱地、拋荒旱地、廢棄山場進行全面改造,將小旱地并大旱地,進一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加快農村旱地整體流轉步伐,提高土地利用率,為全面推廣農業機械化生產創造有利條件。截至2023年12月7日,H村已改造旱地40公頃、修筑機耕路6000米,新增旱地7.3公頃。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是指農業生產單位在適當的土地面積上經營。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村耕地問題一直備受關注,那么皖南部分農村地區農用地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有何意義?又該如何推進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進一步發展?

首先應明確的是,農用地適度規模經營并非簡單的取消或者廢除承包制,而是在堅持土地集體所有的基礎上,對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更加靈活和高效的管理運營。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中也指出:啟動實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整省試點。這意味著土地不會被輕易回收,農民仍然具備至少30年的土地使用權。而皖南地區農用地適度規模經營出現這一變化旨在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增加農民收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因此,皖南農村地區農用地的新變化有其重大現實意義。

優化了土地資源配置,提升了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水平。一方面,各家各戶都擁有一塊耕地,土地比較分散,只能小規模的人工種植,機械化無法普及,土地產出效率低下,農民難以獲得比較利益;另一方面,城鎮化建設產生了巨大的勞動力需求,加上糧食價格的相對穩定以及農業生產的投入成本不斷增加,種地的收入遠低于打工的收入,農村大量勞動力涌向城市,造成部分土地資源浪費。提升皖南地區土地的連片性,為實現農業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提供了便利,也充分優化了土地資源配置,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降低了承包大戶的生產運營成本。只有集中成片的土地,才能容納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和運用先進的技術裝備,增強農業產業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增加了農民收入。一方面,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提高了農村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在國家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從事非農業勞動的農業人口越來越多,農村土地流轉成為必然趨勢。土地的流轉為附近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農民可以到基地務工,也可以進城務工,實現了農民多元化增收,增加了農村家庭的財產性收入;另一方面,與小農戶相比,承包大戶擁有更豐富的農業經驗和專業知識,他們能夠采用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農作物的產量,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提升農業的現代化水平,帶動小農戶共同增收致富。

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糧食安全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農民進入城市導致農村出現成片拋荒的土地,糧食是需要土地進行生產的,種植糧食的土地面積減少必然會影響到國家糧食安全。然而小規模經營農戶的絕對收益過低,影響了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提高,將土地承包給大戶耕種,能夠保證珍貴的耕地資源不被浪費,也增加了糧食產量,在提升耕地利用率的同時,更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土地是農村產業發展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為進一步推進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指明了方向。

要靈活把握農業適度經營的規模。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村現代化的整體格局和走向,但在實踐中推動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應堅持適度原則,各地區要依據不同的自然資源、經濟水平、政策環境、農業經營主體等制定適宜的土地規模經營標準,正確把握好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尺度,平衡好“適”與“度”的關系,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H村屬丘陵地帶,受自然地理條件限制,耕地多數為小塊化、分散化種植,因此其適度經營的規模相對較小。此外,不同種類的農作物適度規模經營的面積也不同,農業經營模式要基于具體情況科學、客觀地發展農業規模經營。

要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聚焦解決“誰來種地”問題,以小農戶為基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社會化服務為支撐,加快打造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素質生產經營隊伍。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地實施和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加快發展。H村在2023年也投資400多萬創建了冬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因此,要提高適度規模經營的主體質量,大力發展縣鄉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加大人才培育和引進力度;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將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帶頭人作為重點培育對象,同時注重農民技能的增強和素質的提升,引導農民學習先進的種植、養殖和管理經驗,提升其農業技能和市場意識,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

要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和標準體系建設,聚焦農業生產關鍵薄弱環節和小農戶,拓展服務領域和模式”。農業社會化服務指的是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即把一家一戶干不了、干不好、干起來不劃算的生產環節集中起來,統一委托給服務主體去完成,是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牽引力量。根據地方農業特色創新多種服務模式,堅持問題導向,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等服務模式,促進小農戶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以數字經濟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賦能,引進現代農業技術,提升農業產業基礎的智能性,實現農業產業提質增效。

隨著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涌現,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飯碗,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才能更好的應對國內外挑戰,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基礎。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碩士研究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视频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 在线观看日本免费A∨网站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焦 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中文幕乱码在线 | 日韩激情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最新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