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而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決定著農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直接影響到農民的幸福指數。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我們要以此為根本遵循,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抓基層打基礎,注重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作用,助推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
一是提升基層黨組織領導力,引領鄉村振興新航向。黨的基層組織是政治組織,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推動工作。引導廣大基層黨員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四個合格”,堅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團結帶領廣大群眾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各項決策部署,匯集起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磅礴力量。
二是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能使力量倍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把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充分發揮出來,把廣大基層黨員和群眾的思想、行動、力量和智慧凝聚起來,齊心聚力投身鄉村經濟社會建設。要牢固樹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把支部建設成為團結群眾的核心、教育黨員的學校、攻堅克難的堡壘。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深化“兩委”干部政治學習制度,每月定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抓好黨員日常教育管理。規范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用足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銳利武器,提高黨組織生活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主要內容。經常了解群眾對黨員、黨的工作的意見,改進工作作風,為群眾排憂解難、辦實事好事,加強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繼續深入開展“黨員亮身份踐承諾”、“機關黨員到社區報到服務”、“共產黨員先鋒崗”等黨員服務群眾活動,做廣大群眾的貼心人,進一步密切群眾關系。通過落實基層黨組織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不斷激發廣大黨員群眾建設美麗家園的內生動力。
三是提升基層黨組織推動力,統籌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各類人才的作用。要加強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管理人才培養力度,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四是提升基層組織治理能力,打造新時代新農村。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加快完善“一核兩委一會”(“一核”即以黨支部領導為核心;“兩委”即村委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一會”即村務協商會)鄉村治理體系。實行“四議兩公開”民主決策,推進村務民主協商,發揮各類人才、新鄉賢等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促進農村社會穩定。加強農村法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規劃建設好每個村的文化室、農家書屋、文體活動場所等基礎設施,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行家風、村風、黨風教育,以好家風帶村風促黨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農村社會思潮,使之成為農村文化的主流。
總之,農村工作要做好,集體經濟要發展,都離不開人的作用,要發揮人的作用必須要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而黨建的旗幟正能激發廣大黨員群眾主觀能動性。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黨建引領必須建強支部,以支部加企業、支部加生產合作社等形式,帶動村民共同致富。人民群眾是三農建設的主力軍,要充分調動村民發展生產、發家致富的積極性,以主人翁的姿態建設美好家園。讓人民在改革發展的浪潮中享受更多的獲得感,才是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意義所在。
(作者單位:路居鎮中壩社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