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羅必良等:以鄉村“鎮”興 推進鄉村振興

[ 作者:羅必良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06-16 錄入:易永喆 ]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廣東是全國第一經濟大省,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必須高度重視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著力以鄉村“鎮”興加快推進鄉村振興。高度重視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做大做強縣域經濟,不僅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工農城鄉關系,推進鄉村振興,而且有助于農民就業增收并擴大內需。當下,以鄉村“鎮”興推進鄉村振興,可采取以下主要途徑:

建城引人:打造“城—鎮—村”三級聯動的增長極。做大做強縣城,形成集聚經濟與規模經濟,提升縣城的區域輻射力與溢出效應;打造專業鎮與中心村,形成“一城一特、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城鄉聯動。具體而言:一是土地利用上,以縣域為單位,開展全域綜合土地整治,適度合并零散村莊、空心村,把零星分散的宅基地、廢棄村學校用地等整合盤活,打通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宅基地的利用通道,向縣城、中心鎮、中心村集中,支持鄉村新產業新業態。二是人口落戶上,開展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加大人才住房、廉租房的建設力度,放活人口流動,在擇業上鼓勵競爭,在保障上努力實現公平,逐步落實“居者有其權”“業者有其權”“住者有其權”的城鄉同質化政策。三是城市建設上,在縣城選定重點區域范圍,與城市的商貿、文化、生態、城鄉建設有效融合,“城旅一體”發展,以有品質的城市生活供應為重點,打造對年輕人有吸引力的“落腳城市”。

就業留人:構建開放、聯動、園區化的產業體系。一是在產業開放性上,對來自城市的創新創業要素(人才、資本、技術)持開放態度,釋放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紅利。以促進流轉集中、擴大經營規模為目標,合理引入工商資本,擴大農用地產權結構及其農業發展的開放性。以順應城鄉人口雙向流動大趨勢、保障外來人口居住需求為目標,有序擴大宅基地產權結構的開放性,逐步打通市民進村通道,支持大學生、退役軍人、企業家等到農村干事創業,積極對接城鎮業態轉型。二是在產業聯動性上,發揮縣域城鎮作為“農頭城尾”的節點作用,促進城鄉以及城市等級體系的產業融入分工體系,促進城鄉產業聯動。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補鏈強鏈,加快健全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形成具有高附加值、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三是在園區發展上,立足縣域布局特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城或專業鎮,通過農業園區建設帶動農地流轉與農業規模經營,通過產業園區促進拉動企業集群發展。由此以縣城為核心構建不同類型產業功能組團,在布局上功能成團、產業成塊、基地成片、輻射成圈,促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

 民生安居:以“教育—醫療—生態”公共服務建設為重點。在有限的條件下,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提升重點民生工程。一是形塑“教育高地”吸附力。在縣城、中心鎮與中心村合理布局高質量中小學校,完善中高等職業教育培訓學校或基地建設,為縣城及周邊鄉村年輕人提供良好職業教育,為縣城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實現人力資本提升和產業轉型升級的良性循環。二是提升“醫療健康”吸附力。多措并舉加大對縣、鎮、村醫院、衛生所、保健站的投入,加強縣鎮基層醫療機構建設和技術服務力量,減少城鄉居民在養老撫幼健康醫療問題上的擔憂。三是提升“生態容量”吸附力。打造美麗鄉村,通過農業分工深化、鄉村旅游、民俗休閑、生態康養,發展共享房屋、共享庭院、共享村落等共享經濟形式,打造鄉村振興新業態。

 

(作者羅必良華南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制度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胡新艷系華南農業大學經管學院教授;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方日報》2023年第A11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伊人大杳蕉久久综合 |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中日韩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颜射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