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第二十次會議強調:“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湖南響應總書記號召,勇于擔當國家責任,立足打造現代種業高地,為國家種業安全做出湖南擔當。當前,湖南現代種業創新高地建設正在快速推進,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是,種業作為一種特殊產業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從當前國際種業發展趨勢看,種業發展日益集中化、綜合化和全產業鏈化,種業全產業鏈成為種業高地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種業安全的基礎保障,是種業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
湖南現代種業高地建設面臨多元挑戰
湖南現代種業高地建設是湖南農業現代化的產業支撐,也是湖南建設農業強省的核心保障。但是,湖南現代種業高地建設還面臨諸多挑戰。
一是種業高地核心優勢不凸顯。當前,全國發展種業的地區各有各的特色和資源優勢,湖南重要高地優勢不凸顯。如海南有特定的南繁基地育種優勢;四川有國家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優勢;武漢利用科技優勢在打造1000億種業產業;北京資源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都很突出。湖南建設種業高地盡管有雜交水稻的優勢,但是其他種業優勢不明顯。
二是種業全產業鏈發展不足。當前,湖南雜交水稻育繁推一體化全產業鏈做的不錯,產業鏈較全并具有較大的優勢,但其他如牲豬、油菜、辣椒、特色水產等產業的產業鏈不長,湖南種業企業除了隆平高科外,其他種業缺乏大型種業企業的產業鏈支撐。打造種業高地不能僅僅依靠雜交水稻一個品種的產業,還需要有幾個優勢品種的全產業支撐,和大量的上游產業和下游產業等外圍產業支撐。
三是種業全產業鏈技術不強。湖南現代種業高地盡管有多名育種院士支撐,但是育種院士只在種業繁育創新上具有優勢,而在種業的上下游產業鏈上,比如信息化、自動化、機械化等產業技術上,育種院士也只能望洋興嘆。當前國際種子公司與化工、農藥等其他工商企業之間構建了種業發展的全產業技術鏈,湖南種業高地的發展趨勢也是這樣。
完善種業全產業鏈打造湖南種業高地的對策建議
種業全產業鏈是種業發展的國際趨勢,也是當前湖南現代種業高地建設的核心問題。湖南要從水稻種業產業鏈延伸至林果花草種業與微生物種業產業鏈等空白區域,聚焦種業全產業鏈關鍵環節,打造現代種業全產業鏈發展的高地。
利用種質資源興鏈。湖南種業全產業鏈建設首先要利用湖南豐富的種質資源,挖掘湖南種業的地方特色,建設有湖南元素的現代種業高地。加快摸清全省農業種質資源家底和發展變化趨勢,有效收集和保護珍稀、瀕危、特有資源,實現應收盡收、應保盡保。著力加強地方特色種質資源開發利用,大力開展特色品種的保種繼代、提純復壯、優良基因選育和產業化開發等工作。
保護知識產權護鏈。種業的生命力在于原始創新,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制度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就會影響本土企業創新的積極性,進而影響糧食安全和農民切身利益,因此需要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保駕護航。應抓好源頭知識產權保護,針對品種同質化問題,聚焦產量和抗性等重點指標,從嚴審定品種,突出種業創新保護。同時,擴大監督面,綜合運用行政、互聯網等多種手段,推行全鏈條、全流程監管,對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等突出問題要重拳出擊,打造種業高地的知識產權保護高地。
完善制度體系固鏈。以建設現代種業高地為目標,緊盯市場需求,加快構建科學高效的種質資源利用體系、種業自主創新體系、良種生產保障體系、監管服務體系,進一步強化種業全產業鏈激勵推進體系,全面提升種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為現代種業高地提供制度支撐。
培育龍頭企業強鏈。以產業鏈思維推進種業產業發展,推動湖南種業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抓龍頭企業強化全產業鏈,加快引進國內生豬育種領軍企業、強化辣椒、油菜、茶樹、特色水產等龍頭企業引進與培育,著力引進一批龍頭企業、規上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補鏈延鏈企業,利用龍頭企業帶動完善重種業高地全產業鏈發展。
完善社會化服務延鏈。圍繞種子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在招商引資、技術創新、平臺建設等強化精準服務,做大做強現代種業產業鏈服務。強化種業全產業鏈社會化服務支撐,建立種質資源信息公開和共享交流機制,構建全省統一的農業種質資源大數據平臺,促進優質種質資源高效共享利用,構建種業“總部+基地”“核心+配套”的全產業鏈條服務體系。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教授;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2年第3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