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座談中指出,脫貧攻堅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必須橫下一條心來抓。要強化目標責任,堅持精準扶貧,認真落實每一個項目、每一項措施,全力做好脫貧攻堅工作,以行動兌現對人民的承諾。(5月3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一直致力于發展生產、消滅貧困。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向全世界作出了莊嚴的承諾,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可以說,這是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會議,讓我國脫貧攻堅成為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因此,必須在思想上更加重視,下大力氣、下狠功夫推進脫貧攻堅,推動全面小康。筆者認為,必須在“高”“深”“真”上“見真章”。
思想認識要“上高度”。思想認識是否到位,直接關系到執行力,影響到工作成效。俗話說“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只有真正認識到脫貧攻堅的重要性,才會把脫貧攻堅放在心上、抗在肩上、攥在手上、落到行動上。脫貧攻堅工作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人民福祉,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黨的國際形象。因此,必須要強化思想認識,要站在全新的角度去認識和理解脫貧攻堅工作,要把脫貧攻堅當做具有特殊意義和光榮使命的政治任務,切實落實脫貧責任,幫扶到戶、到人。
脫貧幫扶要“下深水”。 脫貧攻堅的最終落腳點在于貧困人口全脫貧、貧困縣全摘帽。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轉變思路,強化執行,狠抓落實,敢“下深水”。一方面要查漏補缺、糾偏補錯,核準貧困對象信息,對已經脫貧的及時銷賬,對不符合條件的立即清退,對符合條件的重新識別及時建檔立卡,確保對象精準、信息準確。另一方面要圍繞貧困對象需求,量體裁衣,精準施策,變“大水漫灌”式扶貧為“精準澆灌”式扶貧,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確保脫貧一戶不漏、一人不少,努力推動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小康。
督查督辦要“動真格”。督查督辦是檢驗脫貧攻堅成效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既能提高脫貧效率,又能提高脫貧質量。因此,要加強考核,逗硬獎懲,敢于“亮劍”“開刀”。一方面要突破常規,督查督辦只講原則,不講人情,敢于“出重拳”“施硬招”,有問題絕不遮遮掩掩、袒護包庇。另一方面要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對扶貧工作中踏實勤奮、成績突出的干部要提撥重用,對扶貧工作中成效明顯的單位要給予通報表揚;對扶貧工作中消極懈怠,推進不力,脫貧效果不好的要嚴厲問責,嚴肅處理;對效果差、群眾滿意度低的要層層追責,一查到底。
總之,脫貧攻堅決策已定,方向已明,必須要高度重視,以以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責任擔當,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脫貧、全民共奔小康。
作者單位:四川省中江縣民主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