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賈云飛:鄉村文化遺產保護的三大困境

[ 作者:賈云飛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5-17 錄入:19 ]

【摘要】隨著社會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鄉村文化遺產是最能體現歷史人文價值的文化資源,對于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工業化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鄉村文化遺產的保護受到了極大的沖擊,通過對鄉村文化遺產保護困境的分析,能夠促進鄉村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揚。

【關鍵詞】鄉村文化遺產 保護 困境

鄉村文化遺產是鄉村社會歷史變遷中的寶貴財富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給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傳統的鄉村文化體系受到市場經濟的沖擊,面臨著解構和重組的危機。目前,我國的鄉村社會正在發生著這些變化:首先,鄉村地區的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就業,精英群體嚴重缺失,鄉村生產力不足,難以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其次,鄉村的行政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其管理體系正在發生著變革。最后,鄉村正在大力進行城鎮化建設,鄉村空間正在重新布局,許多傳統布局被打破和淹沒。因此,和改革開放以前相比,傳統鄉村生態正在消失,許多鄉村文化正在衰退。

鄉村文化作為鄉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鄉村的靈魂所在。為了促進鄉村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經濟和文化上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也就需要有效協調鄉村和城市文明良性發展,促進鄉村和城市文明共同發展。同時,鄉村文化遺產是鄉村社會歷史變遷中的寶貴財富,隨著現代社會工業文明的高速發展,傳統鄉村文化遺產的發展逐漸受到壓制。因此,必須加強對鄉村文化遺產的保護,引入政府力量,構建完善的鄉村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才能盡量減小市場經濟利益思想帶來的影響,為鄉村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揚尋求可持續發展之路。

城鎮文化使鄉村獨有的文化魅力減退

目前,中國社會建設的步伐在不斷加快,城鄉一體化要求城鎮和鄉村在功能定位上必須實行一體化,在社會公共政策服務上要實現公平公正。同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實現農業和工業收入分配的統一性,也就是在政策和產業上實現統一互補,鄉村和城鎮居民必須享受相同的待遇,這樣才能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城鎮和鄉村居民在收益上沒有實現真正的平等,沒有充分體現鄉村的獨特社會價值,沒有充分認識到鄉村的獨立性特征。相關學者研究發現,中國社會現代化建設應該是城鎮和鄉村共同發展建設,由城鎮向農村覆蓋,逐漸消除城鎮和鄉村建設之間的差別。正是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城市工業文明逐漸發展成為當前社會文化的主體部分,鄉村文化逐漸失去其獨特魅力。

城鎮文明需要通過自身的現代化價值觀去影響傳統鄉村文化中的消極文化價值觀,打破鄉村文化的局限性。鄉村文化不能一味地趨附于城鎮文化,而是要在城鄉一體化發展中體現鄉村文化特色,實現和城鎮文化的交流互動。這樣才能彰顯鄉村文化的內涵和魅力,通過淳樸、悠久的鄉村特色文化去改善城鎮功利性文化思想。因此,在城鄉一體化發展中,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保護我國的鄉村文化遺產,這也是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現代科技文明沖擊鄉村文化遺產保護

在現代化科技文明的影響下,我國的鄉村文化正在消失,其主要表現在這些方面:第一,鄉村規模正在不斷縮小,而傳統鄉村中的鄉村文化也在不斷消失。第二,在城鎮化文明的影響下,現代鄉村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我國正在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許多鄉村文化遺產遭到破壞。根據相關調查統計顯示,在2001年時,我國的鄉村數量有幾十萬個,許多現存文化遺產保存比較完整,具有豐富的鄉村文化遺產。但是從2001年至2010年,我國的鄉村數量正在不斷減少,平均每年減少8000多個鄉村群體。2010年調查統計顯示,我國只有9萬個左右的鄉村。由此可知,我國傳統鄉村消失的速度在不斷加快,鄉村人員正在迅速外流,鄉村文化遺產受到破壞。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我國的鄉村文化遺產保護減弱,很難應對現代科技文明的沖擊。同時,許多地方政府在鄉村發展戰略中,過于重視鄉村經濟發展,忽視了鄉村文化發展,缺少政府力量的推動,鄉村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不強。

鄉村文化精英人員流失,文化遺產保護的主體不斷減少

近幾年來,我國鄉村產業結構正在不斷調整,城市勞動力市場的開放,對鄉村人員結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種社會流動方式雖然給農民帶來了大量收入,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也導致農民群體被解構。農民群體迅速外流最終會導致鄉村空心化現象嚴重,使農村勞動力迅速減少,農村老齡化程度加深,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例如:留守兒童增多,農村老人養老問題。隨著全國勞動力市場化進程加快,農村年輕勞動力大量流入城市,使得鄉村文化遺產的傳承者和保護者逐漸消失。鄉村文化保護的主體不斷消失,許多帶有鄉村文化特色的建筑物紛紛被拆除。一些現代化企業紛紛進入農村辦廠,給傳統鄉村帶去了現代化工業文明,而農村只剩下了老人、婦女以及兒童,難以保護鄉村文化遺產。

完善鄉村文化遺產的繼承人保護制度,恢復鄉村文化生態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越來越快,鄉村文化遺產保護面臨著各種困境。因此,必須完善鄉村文化遺產的繼承人保護制度,恢復鄉村文化生態,加強對鄉村文化遺產重要性的宣傳,才能促進鄉村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揚。

完善鄉村文化遺產的繼承人保護制度。國家部門和政府單位要進一步完善鄉村文化遺產的繼承人保護制度。對于保護鄉村文化遺產的繼承人,給予相應的生活補助和榮譽稱號,為其消除后顧之憂。同時,對于鄉村文化遺產保護的繼承人進行考核評審,國家和政府要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嚴格挑選繼承人和保護人。具體而言,首先,根據每個項目的鄉村文化遺產,選擇明確的繼承人,讓其負責每一個項目的傳承和保護。其次,國家文化部門要收集相關的鄉村文化遺產名錄,開設文化遺產保護網站,對于申請繼承鄉村文化遺產的個人,進行嚴格審批。最后,定期對鄉村文化遺產繼承人的相關技能和傳承知識進行考核,如果考核發現不合格,取消其傳承的資格。只有挑選合格的繼承人,才能使鄉村文化遺產發揚光大。

恢復鄉村文化生態,加強對鄉村文化遺產重要性的宣傳。目前,我國的鄉村文化生態正在不斷流失,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工業文明逐漸沖擊鄉村本土文明,必須讓鄉村本土人員認識到鄉村文化生態的重要性。具體而言,首先,可以對鄉村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以地區特色產業帶動經濟增長,這樣才能留住更多的鄉村精英人員在當地就業,防止鄉村文化保護后繼無人。其次,積極開展鄉村文化活動,豐富鄉村社會人們的文化精神生活,祛除社會功利性思想,對于鄉村文化團體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助,恢復鄉村文化生態,大力宣傳鄉村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引起鄉村人民的重視。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①劉建平、李雙清:《論鄉規民約與鄉村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6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論壇 2017-03-3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网站 | 亚洲福利院在线看AV |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色妞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这里全部是精品 | 亚洲精品美日韩免费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