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把適合的教育及時快遞給困難群眾

[ 作者:蔡菲菜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1-29 錄入:吳玲香 ]

最近,江蘇省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葛道凱在《光明日報》“教改透視”欄目,發表了題為《“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文章。這篇文章寫道:“用十九大報告中分析社會主要矛盾的思想方法,來研究當今教育的主要矛盾,我們會發現,十五年前的判斷在當今江蘇教育的實際中,可以進一步具體化:教育供給的單一、粗放及教育運行的內向,與人民群眾教育需求的多樣、個性及社會對教育參與不充分之間的矛盾。這樣的具體化,或許可以為我們思考教育改革,打開一扇新的窗戶。”這個分析,正好切中了江蘇中等職業教育的實際。(1月26日 人民網)

什么是適合的教育?可大致這樣理解:“適合的教育”是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是適應經濟社會需要的教育,是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符合這三個標準,對服務對象特別是困難群眾來說,那無疑就是最好的教育。當前我國尚有7000萬貧困人口,勞動力、文盲、半文盲的比例比全國要高3.6個百分點,教育缺失成為一些困難群眾脫貧的深層障礙,在一些深度貧困區,受教育人數呈“寶塔式”遞減,如甘肅東鄉,一些小學一年級有50個學生,到五年級就只剩下5個,一個有500多人的村莊,至今沒有出過一個高中生。一些家長很早就帶著子女外出務工,對于那些最窮的家族來說,上學本身就是一筆難以承受的大開銷,產生新的“貧二代”群體。

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了“面向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殘疾人、失業人員等群體廣泛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的要求,這是保證這些孩子接受職業教育權利的根據。江蘇省教育廳以職業教育為抓手、面向農村貧困家庭特殊青少年群體招生,把那些因各種無奈的原因而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被擊敗”的不幸孩子,“找到”“請到”揚州市天海職業技術學校來免費接受職業教育,努力做到“幫扶一生、脫貧一家”,找到一種最適合他們、也最適合我們這群辦學人的教育和教學方式——全日制與半工半讀有機結合的“1+2”人才培養模式值得點贊,也值得全國各省的教育部門借鑒學習,及時把“適合的教育”快遞到困難群眾家中。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能少、一個也不能掉隊是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以“適合的教育”為抓手,讓不同人群享受最適合他們的教育,對他們實施職教扶貧,讓他們能自立于家庭和社會,成為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是黨和政府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

(作者單位:綿陽市三臺科協)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宅男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亚洲大片亚洲一级高清 | 在线精品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一二区日韩精品在线 | 亚洲欧美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午夜网站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