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從中央到地方,舉全國之力、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幫困扶貧,讓人民過上美好的生活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各級政府和部門也高度重視,為群眾辦實事,想辦法、找路子。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要讓困難群眾脫貧,全民奔小康,盡快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各地相應出臺政策、各單位和部門派出農技員,第一書記,工作組、聯系單位……層層壓實責任?,F實當中,除了老弱病殘喪失勞動力的人,我們給予政策兜底,其他基本上是主觀意識上的原因。總的來說脫貧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上級給的優惠政策是很多的,想法是很好的。
首先在基礎設施上下大力氣進行改善,水、電、路等一應俱全。同時各地方大力發展農業產業,一個好的產業和項目,學習的,參觀的、蜂擁而至、跟風現象造成地區發展的產業一哄而上、基本一致。沒有特色和區別,同質化現象嚴重。試想:農業產業需要的技術、資金、生產周期大致一樣。那么勢必會在同一時期投入,同一時期產出,如果沒有進行科學的調查研究和分析判斷。這些產品在同一時間涌入市場,供大于求則成為必然。示范作用、引領作用、上規模、集約化生產……這些要求對于交通便利、自然條件好的地方有較好的適用性。那么山區呢?土地分散、居住分散、勞動力不足、路途遠……如果在銷售環節上銜接不足,產品滯銷??峙率軅牟粌H僅是百姓的心了。
所以,筆者以為。在山區,尤其是自然條件不太好的山區。我們是否可以采用小眾化,靈活多樣的方式,充分調動貧困戶的自主選擇性,積極探索有特色的項目。讓發展具有多樣性,讓項目具有豐富性。滿足市場不同需求。這樣脫貧才戶更具活力和生命力,有可持續性和前瞻性。
作者單位:北川羌族自治縣小壩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