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李含琳:移風易俗是精準扶貧的重要補充

[ 作者:李含琳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7-12 錄入:王惠敏 ]

從2012年國家實施新的扶貧戰略和政策至今,我省的精準扶貧工作進展順利,造血和輸血扶貧的政策和措施越來越多,效果也比較明顯。但是,從調查的情況看,在我省的75個貧困縣域中,精準扶貧工作主要聚焦于富民產業少、收入增長慢,以及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因住致貧等問題,而對與脫貧密切相關的社會風俗轉型重視不夠。

當前,在我省一些貧困農村,鋪張浪費、相互攀比、人情應酬等現象比較普遍,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婚嫁費用高昂,有些地方的彩禮費用達10萬元以上,且婚嫁雙方都要擺幾十桌筵席招待親朋好友,隨禮錢少的50元,多的幾百元;二是喪事復雜,有些地方辦喪事的程序多達幾十道,幾乎全村人都要參加,既花錢又費人;三是各家有事必須“有所表示”,比如小孩滿月、周歲、升學,或者蓋房、喬遷等等,名目越來越多。

這些事務性花費,尤其對農村貧困戶形成嚴重的“壓迫型支出”。之所以是“壓迫”,一方面,對于辦事者而言,“不辦”感覺面子上過不去,尤其是婚宴,不熱鬧或者簡樸了,女方家有意見,還會被別人嘲笑看不起,于是,辦酒之風越來越盛,也越來越鋪張;另一方面,對于隨禮者而言,禮錢也是面子,即便借也要“表示”,送少了臉上無光,別人也看不起,把禮錢多少當作人情厚薄、感情深淺的標準。

講排場比闊氣,禮金節節攀升、大事小事都辦,自然經濟負擔越來越重。根據粗略估計,一般農村家庭每年的各種“份子錢”,平均在千元左右,如果是主辦方,紅事費用在5萬元左右,白事也在3萬元以上。其結果,看似揀了面子,實則丟了里子;看似熱鬧客氣,實則傷了元氣。而且,巨大的支出,讓很多人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一些脫貧戶也極有可能再度返貧。同時,這類不良現象的蔓延,更對精準扶貧構成了重大障礙,不利于村民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改善生產生活上去,也不利于美麗鄉村、文明鄉村的建設。

治貧先治愚。推進精準扶貧、確保脫貧成效,必須廢除落后的民風民俗。一項行之有效的做法,就是推行紅白理事會制度,倡導喪事從簡、喜事新辦,切實給群眾“減負”,為文明“添彩”。基層黨政干部、“村兩委”干部和駐村幫扶干部等,都要勇于擔當、主動發力,積極帶領和支持群眾把這項工作做好。

要完善組織機構。在全省75個貧困縣域的貧困村中,普遍建立紅白理事會。紅白理事會會長和成員由現任村黨支部成員、村委會成員和本村德高望重、甘于奉獻、組織協調能力強、有威望、有影響力、熱心服務工作的黨員、群眾組成,吸收退休老干部、老教師等在村內有一定的公信力、在村級事務管理中有較高威信的人員擔任。

要加強制度建設。制度和規則是約束和規范行為的主要措施,應將紅白諸事的處置作為推動精準扶貧的社會措施之一,納入扶貧制度安排當中,理事會負責向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積極推行紅白事理事制度。同時,出臺鄉規民約,加強約束力,引導群眾破除陋習,樹立新風。對不按制度辦事、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的行為,由理事會進行批評教育和糾正。

要形成長效機制。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作、群眾參與的工作機制,形成鄉、村、組三級聯動,有關部門齊抓共管,廣大群眾積極配合的工作格局。貧困鄉鎮和村委會應根據實際需要,制定《紅白事操辦的指導意見》《農村黨員干部辦理婚喪事宜的申報制度》等,對違反規定和搞變通執行的黨員干部進行嚴肅查處、嚴格問責。

要創新工作模式。條件比較好的村,可以用集體資金和農民自愿捐助的錢物,創辦“一體化”的紅白事務公共服務組織。實行“責任管理”,村干部都要與鄉鎮政府簽訂責任書,村民家家戶戶都簽訂承諾書,督促村民們自警自律。對固守陳規陋習不改的村民,一方面要教育幫助,一方面要給予一定的處罰。

要營造濃厚氛圍。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標語、公告、宣傳欄、倡議書等方式,大力宣傳移風易俗、善行義舉、厚養薄葬、尊老孝老、文明節儉、簡禮厚意等文明觀念,不斷挖掘和樹立先進典型,廣泛傳播正能量,在潛移默化中移風易俗,化解陳規陋習。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甘肅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亚洲专区动漫专区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 |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亚州V日韩 | 亚洲人成激情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