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鐘甫寧: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歷程及未來展望

[ 作者:鐘甫寧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2-06 錄入:王惠敏 ]

深厚的歷史積淀轉化成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崇尚學術、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傳統,為今天的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是相通的,不僅中國經驗需要放在全球發展的大背景之下,通過國際比較才能得到更深刻、更科學的理解,而且中國經驗也需要在國際比較和交流的過程中加以提煉并走出國門,發出我們的聲音,對農業經濟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做出應有的貢獻。

無庸諱言,在國際學術界我們是后來者,需要通過引進和交流加速成長的過程;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和農業發展的奇跡又為我們彎道超車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幫助我們在國際舞臺上取得應有的話語權,就看我們是否做出了必要的努力。

要承擔起歷史重任,重要的是不能固步自封,要適應形勢的變化,深入研究農業經濟管理學科面臨的現實問題和制約條件;確定發展方向就要排除各種干擾,持之以恒堅持下去。

從1936年金陵大學招收農業經濟學研究生開始,南京農業大學的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已經走過了80多個年頭。回顧80多年的歷史,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可謂碩果累累、長盛不衰:無論是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還是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作者,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半數都出自于南京農業大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更是如此:自從第二屆學位委員會成立農林經濟管理評議組以來,6屆第一召集人當中5屆是南農教師,另1屆是南農校友。長盛不衰當然有其原因;但是,再長、再輝煌的歷史只能說明過去,而不能保證未來。如何讓一個80多年的老學科永葆活力,需要我們付出更大努力,包括總結經驗,更需要面對未來。

1、卜凱: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先驅者和奠基人

回顧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歷史發展,不能不歸功于傳奇人物卜凱先生。他在金陵大學農業經濟系工作二十多年,開創了中國農業經濟學科的正規大學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主持了最早、規模最大的農戶調查,不僅是中國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奠基人,也是利用現代統計學方法研究中國農戶經濟的先驅者。

卜凱先生全名約翰·洛辛·卜凱(John LossingBuck),1890年出生于美國紐約州德徹斯縣快樂谷的一個德裔農戶。19歲那年卜凱進入康奈爾大學農學院,同學中有胡適、趙元任、過探先、鄒秉文、呂彥直等中國學生,1914年畢業,次年受美國長老會海外傳教協會委派到中國安徽宿州傳教并從事農業推廣工作。卜凱本來就對古老的中華文化十分入迷,宿州的工作給他提供了親身了解中國普通農民生活的機會,與賽珍珠的婚姻(1917年)更為他走訪農家增添了非常難得的翻譯,可以更準確地了解農家生活并開展初步的調查工作。

1920年卜凱先生應康奈爾大學校友、金陵大學農林科主任芮思婁(J. H. Reisner)的邀請,到金陵大學創立中國第一個農業經濟系,自1921年開始正規的四年制大學本科農業經濟學教育,自1936年開始研究生教育,均為全國最早。與此同時,卜凱先生也開創了大規模農戶調查的歷史。從1922年夏天開始,卜凱要求選修“農場管理學”的學生必須回家鄉調查100戶以上的農家經濟情況,到1930年系統調查了7省17個地區2866戶的農家生產生活狀況,卜凱將所有資料匯總寫成《中國農家經濟》一書。

1928年亞太地區非政府組織太平洋國際學會委托金陵大學農業經濟系主持實施一項名為“了解農村社會現實而為農業改進提供依據”的土地調查,每年提供一萬美元的經費。卜凱將全國分為十幾個區,每區設一名調查主任,下有調查員數百人,深入農戶進行實地調查。這次調查的范圍之大史無前例,除了邊遠地區西藏、內蒙古、新疆以及被日本占領的東北以外,其他所有省份全部覆蓋。1929-1933年期間共調查了22個省168個縣16786個農戶,實地調查取得的數據和資料計算匯總并進行分析后形成了名為《中國土地利用》的巨著。1936年《中國土地利用》英文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37年日本出版了兩種日譯本,1938年又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1941年由卜凱的弟子喬啟明、邵德馨、黃席群、孫文郁、楊銘崇等教授譯成中文,并在成都成城出版社印刷出版。

卜凱先生的經典著作《中國農家經濟》和《中國土地利用》在國內外學術界的影響歷久不衰,不僅費正清主編的《劍橋中國晚清史》和《劍橋中華民國史》的近現代農業和農村史部分,主要資料即來源于上述兩次調查的結果,而且近幾年來仍然有不少博士論文和學術文章在深入挖掘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或用現代觀點和方法進一步研究詮釋,或與現實中的問題做對比分析。

當時的金陵大學農經系還組織、主持了多項大型的農村調查,如喬啟明教授主持的“鄉村人口問題研究”涵蓋了11個省12000多農戶,孫文郁教授主持的“中國農民食物消費研究”涵蓋了22個省近30000農戶;以及隨土地利用調查附帶進行的全國土壤調查、1931年中國水災調查、豫鄂皖贛四省農村經濟調查和四川省土地分類調查等等。在這些調查中金大農經系師生把現代經濟理論運用于分析現實問題,不僅對中國農村的經濟社會問題提供了比較全面、系統的調查和研究成果,為農經的理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培養和鍛煉了一大批農業經濟學人才,提高了中國農業經濟學的發展水平。

深厚的歷史積淀轉化成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崇尚學術、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傳統,為今天的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制度的力量

任何學校、任何學科的健康發展都離不開制度建設,也無法超越整體環境的影響;因此,外部建設和內部建設同樣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科一直把制度建設作為學科發展的根本,不僅在校內制度創新和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與兄弟院校一道,通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學指導委員會農經學科組和院長系主任聯誼會等機制推動全國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制度建設和實施。

中國1981年恢復了學位制度,建立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在教育部設立學位辦公室,負責全國研究生教育的領導工作;同時成立學科評議組,作為最高咨詢機構并完成學位委員會和學位辦委托的工作。農業經濟管理學科沒有建立第一屆學科評議組,第二屆、第三屆名稱為“農業經濟及管理學科組”,1997年調整學位目錄以后更名為“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組”。召集人名單如下: 第二屆劉崧生;第三屆朱道華;第四屆顧煥章;第五屆鐘甫寧、溫思美;第六屆鐘甫寧、溫思美;第七屆朱晶、溫鐵軍。

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的制度建設早于學科組的設立。1981時任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學指導委員會農經學科組組長的劉崧生教授主持全國農業經濟研究生培養工作會議,初步形成全國農業經濟碩士研究生培養計劃,1985、1988年劉崧生教授主持又兩次主持全國農業經濟研究生培養工作會議,修訂、完善農業經濟碩士研究生培養計劃,同時制定了博士生培養基本要求。

1995年朱道華老師主持會議全面修訂農業經濟管理研究生培養計劃,委托南京農業大學負責起草農業經濟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等文件。經過與會人員的深入討論,形成正式文本報農業部教育司,由教育司發文各校參照執行。這些文件及其在南京農業大學的實踐成果,以“高層次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為題,榮獲1997年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受國務院學位辦委托,2011-2012年由南京農業大學牽頭編寫了《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以及學科簡介》和《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經過農林經濟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及相關學科代表的深入討論和反復修改,這兩份文件按時提交國務院學位辦,并且于2013年正式發布、出版。2015-2016年受國務院學位辦委托,南京農業大學再次牽頭編寫學科點準入標準和合格評估標準。南京農業大學組織農林經濟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和相關學科代表在廣泛深入調研和聽取意見的基礎上按時完成這一工作,形成的文件成為指導今后審查批準設立新學科和考核已有學科的依據。

全國性總體規范文件重要,本單位具體實施的制度同樣重要。在學校研究生院的指導下,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多次修訂本學科研究生培養方案,在碩士生和博士生兩個層次上逐步形成了完成的課程體系,并且通過指定教材或限定教材選擇范圍以及相應的師資培訓確保教學內容和質量。隨著外國留學生數量的增加,近年來開始建設全體系英文課程,涵蓋碩士、博士階段近20門課程,以保證留學生的培養質量,同時為本國學生提供教育國際化的選擇途徑。

對研究生教育而言,研究工作和課程學習同等重要。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科一貫堅持學術導向的實證研究,強調理論結合實際,無論參加多少規劃設計或政策研究,學位論文必須用規范的實證方法研究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科學問題,而不是抽象地討論原則意義或個人觀點,也不是簡單的實地調查、就事論事的具體實施方案或對策建議。保證學位論文的方向和質量同樣需要一套嚴密的制度,并且在實踐中嚴格執行。

上世紀90年代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在南京農業大學率先實行博士和碩士論文全面雙盲評審制度,在正式答辯以前必須通過外部專家的評審。為了進一步提高質量,同時減少不必要的效率損失,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又率先建立正式的預答辯和開題制度,不僅把論文的預答辯和之前的開題過程變為毫不留情的批評會,而且通過相關討論和批評提出實質性的修改意見,力求每一篇論文的研究工作都向著科學、規范、嚴謹的方向努力前進。

堅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豐碩成果。1999-2013年期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在管理學門類一共評出30篇全國“百優”論文,其中江蘇高校共4篇,全在南農(農業經濟管理3篇);如果按學校排名,南農4篇全國第一(上海財大、西安交大、廈門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武漢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各2篇并列第二);全國農業院校共7篇,南農4篇,約占60%。在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中,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一共有13篇博士論文被評為優秀論文,在省內各學科中也名列前茅。

3、開闊的國際視野造就了“南農幫”(NJAU Mafia)

1936年金陵大學農科研究所剛開始招收研究生時,農業經濟部7位成員中有3位外籍教授和4位“海歸”,教學和科研水平完全可以和國外一流大學媲美。改革開放以后大批學人出國深造,但最初20年學成回國的并不多,尤其是經濟管理學科,回國人數更少。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本世紀初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科“海歸”博士已經有6人,加上1名從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回國的博士后,“海歸軍團”的規模不僅在全國農業經濟管理學科中位列第一,即使與其他一流高校的經濟管理類學科相比也不遜色。到2016年年底,獲得國外博士學位的人數增加到17人,加上一批國內外聯合培養的博士和在國外進修一年以上的教師,師資的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值得指出的是,在“海歸”博士大量回國以前,在國內進行國際化的培養是提高師資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中國農業經濟管理學科主要得益于兩個項目:溫洛克博士班和女經濟學家培訓班。溫洛克博士班由美國溫洛克國際農業發展協會發起,1988年開始醞釀、調研,1991年正式啟動;經教育部批準,在農業部教育司協調下,國內12家教學科研單位參與,推薦已入學博士生參加選拔,1996-1999年期間在中國農大集中授課,國內外導師聯合指導學位論文的研究工作,原單位授予學位(同上)。女經濟學家培訓班由北京大學趙耀輝教授和加拿大溫尼伯大學董曉媛教授發起組織,2002-2011年期間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舉辦了10期,邀請國外知名大學教授集中講課、報告,然后進行一、兩年的一對一的研究指導。南京農業大學先后選派4名博士生參加溫洛克博士班、17名教師和博士生參加女經濟學家培訓班,不僅為自己培養了一批師資,也為兄弟院校輸送了更多人才。

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國際化不僅表現在師資結構上,更體現在國際影響上。現有師資中有多人次被聘任為聯合國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高級專家、國際畜牧研究所董事局董事、聯合國糧農組織技術援助項目獨立評估專家、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全球未來食品安全與農業理事會理事、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際機構的顧問和南非政府農村發展與土地改革部顧問,以及國際農經學會刊物Agricultural Economics和加拿大農經學會刊物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的編委,經常在國際學術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南農聲音。

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兩年一度的國際學術會議是擴大學術交流和影響的一個重要平臺。近年來,應邀參加會議并作主旨發言的國際頂尖學者包括國際農經學會主席、國際事務政策研究所董事局主席和澳大利亞農經學會主席,以及國際農經學會的執行委員、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高級專家。2014年歐洲農經學會當選主席更是主動提議與南農合作,共同主辦在中國的首次國際研討會,會議2016年10月在南農順利舉行。這些學術活動以及參與活動人員的層次,充分表明了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

校友在擴大南農的國際影響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上世紀80年代的校友中有2人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人擔任國際事務政策研究所所長、1人擔任亞洲開發銀行亞太局局長;年輕的校友中也有人任教于美國耶魯大學和波士頓大學等名校。各種大型國際農經學術會議都是南農校友聚會的時刻,每年美國農經學會年會期間參加中國之夜聚餐會的100多人中更通常有四分之一以上具有南農“血統”,以至于“南農幫(NJAU Mafia)”的名聲在國際農經界廣泛流傳。

4、未來路在何方?

任何一個學科的發展都不能閉門造車,農業經濟管理也不例外。作為一門應用性學科,農業經濟管理的教學研究必然聚焦于中國的“三農”問題;但是,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是相通的,不僅中國經驗需要放在全球發展的大背景之下、通過國際比較才能得到更深刻、更科學的理解,而且中國經驗也需要在國際比較和交流的過程中加以提煉并走出國門,發出我們的聲音,對農業經濟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做出應有的貢獻。無庸諱言,在國際學術界我們是后來者,需要通過引進和交流加速成長的過程;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和農業發展的奇跡又為我們彎道超車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幫助我們在國際舞臺上取得應有的話語權,就看我們是否做出了必要的努力。

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成就來之不易,它凝聚了多少代人付出的心血,也得益于國內外同行的長期支持和幫助。當然,作為領頭羊,南農農經人也為全國農經學科的發展、為兄弟學科的發展貢獻過自己的努力。歷史和現狀只代表過去,如何發揚光大優良傳統,與全國同行共鑄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輝煌,是我們肩上的歷史重任。要承擔起歷史重任,重要的是不能固步自封,要適應形勢的變化,深入研究農業經濟管理學科面臨的現實問題和制約條件;確定發展方向就要排除各種干擾,持之以恒堅持下去。

注:標題為編者擬定,內容亦有變動,未經作者審定。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業教育》2017年第5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本 | 日本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区 | 麻豆91青青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一级AV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