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仝志輝:中國式現代化與鄉村治理任務

[ 作者:仝志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5-09-22 錄入:王惠敏 ]

——讀薛暮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國式道路》所思

薛暮橋曾經獲得首屆中國經濟學杰出貢獻獎。筆者發現薛暮橋早在1980年《農業經濟問題》第一期創刊號上就發表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國式的道路》,這篇文章很少受到注意,其內容和我們現在討論的問題直接相關。《農業經濟問題》在2019年11期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薛暮橋與農業農村經濟研究》,這篇綜述薛暮橋的農業農村經濟研究的論文是這樣概括它的內容的:站在全局和未來發展方向的角度看農業農村,分析了農村的生產關系、農業生產水平、機械化和勞動就業等問題。

我認為這篇文章非常重要,因為實際上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就提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國式道路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在小范圍里同薛暮橋、于光遠這些智囊在一起相互交流中提出來的。我們今天正式把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下一階段努力的目標,也用它來重新涵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發展過程,所以改革之初討論這個問題到底說了什么呢?我覺得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闡述以下三點:一是基于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相互關系理論的背景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二是中國式現代化路徑的特殊性,正是在講這個特殊性時,和我們今天這個場合講的鄉村治理就特別有關系,因為鄉村治理是在國家發展脈絡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角度講的,而國家發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都離不開中國式現代化這個背景。三是基于以上兩點,我提出對于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鄉村治理任務的理解。

薛暮橋為什么要說到生產關系和生產力關系原理呢?因為在當時的發展中,很多觀點是只強調生產關系,薛暮橋這篇文章也講了在國家發展中曾經超越生產力的階段去變動生產關系,尤其是我們對農村經濟體制的變動。他認為,什么時候適合生產力發展水平就發展得比較順,不適合生產力發展水平時農業生產就遭受挫折。講完生產關系,再講生產力發展水平。在談到中國生產力的特殊性時,他關注了中國式現代化問題,他說到的是如何合理地組織生產力,而不僅僅是從生產力水平上講。這方面他提了三點。

一是基于各部類綜合平衡的思想來理解農業農村現代化,也就是說重工業超前發展,農業跟不上,經濟部門負責人對各部類綜合平衡思想特別看重。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在我們產業結構各部類綜合平衡的道理上來思考的,而且這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很基礎性的問題,當前這個問題仍然存在。

二是基于中國人地關系和小農戶規模巨大的特殊現代化。他講,“現在有9億多人口,目前已經有大量待安排的勞動力,全國3000萬工業職工,把勞動生產率提高1倍,就要多余1500萬人,必須把生產增長1倍以上,才能保持并逐步增加職工人數,而農業勞動者3億,每人平均種地5~6畝,實現機械化以后,大概幾千萬人就夠了。”當時他們對機械化的前景是非常有信心的,認為這個問題不難解決,我們現在已經完全實現了機械化,但還有2億小農戶,就是還有戶籍在農村但是需要到城里務工的這些人,這些人的長期城市化可能需要經過二三十年的時間。那么我們討論鄉村治理以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問題,就不能把這段跳過去。

三是在思考農業機械化路徑時,他是基于計劃與市場的關系來考慮。他說,“我國的物化勞動比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貴幾倍,活勞動的報酬比人家低幾倍,所以即使生產效率相等,人家可能是用一萬元的物化勞動來代替幾萬元的活勞動,而我們則用幾萬元的物化勞動代替一萬元的活勞動,算實物賬我們是很有利的,但是算貨幣賬我們是虧本的。那么我們在推廣農業機械化時,不能不考慮這個問題。”也就是說農業機械化要適應人口的情況,而且要在市場關系中實現這一點。那么我覺得這樣的思想現在仍然可以用來思考機械化演進的路徑。

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整個國家治理任務之中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我們在看待鄉村治理體系發展各階段時,首先要看它對維系整個現代化進程的作用。所以鄉村治理問題不能僅僅在政治學或者公共管理這個范圍來考慮,而應該基于整個中國式現代化的背景進行考慮。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來源:《鄉村治理評論》2025年1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 | 亚洲激情不卡视频 | 真实国产精品视频400部 | 免费一区二区日韩精品视频 | 五月天婷婷在线播放 | 日韩国产一级一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