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陳文勝:推進鄉村治理研究的話語體系中國化

[ 作者:陳文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5-10-10 錄入:王惠敏 ]

與西方現代化話語相比,中國式現代化話語尚沒有絕對優勢。特別是鄉村治理尚未形成有影響力的學術話語體系,這無疑影響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話語傳播力。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迫切需要融合本土文化、歷史傳統、社會結構乃至地域間的差異性,推進具有現代化共同特征與中國特色的鄉村治理現代化理論體系化建構、學理化闡釋,構筑一個融合中國社會主義理念、順應中國鄉村實際的治理框架。

一 、鄉村治理研究話語體系中國化的基本理論問題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鄉村治理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制度變革,經歷了深刻的現代轉型,亟需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鄉村治理話語體系。首先需要探討基本理論問題,這既涵蓋中國特有的社會文化背景,又反映鄉村治理的現實需求與特性。因此,要充分考量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及其對現代鄉村治理實踐的影響,同時識別與西方治理話語體系的根本區別,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鄉村治理的具體操作,確保其既有理論深度又易于服務實踐。

根據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的論斷,推進鄉村治理研究的中國化話語體系構建,無疑要立足于現代化一般規律、人口大國的中國國情和文化傳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框架和價值目標這三大基本前提,在人類發展的規律性與本土性、現代化共同特征的一般性與中國國情的特殊性等學理邏輯上,對鄉村治理研究話語體系中國化的基本理論問題做出理論界定。這包括:鄉村治理現代化與生產力發展的關系,鄉村治理現代化與科學社會主義的關系,鄉村治理現代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的關系,鄉村治理現代化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關系,鄉村治理現代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系等基本理論問題。

由于現代化不斷推進加快了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轉型,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因此,貫于其中的一個根本問題是,如何以處理好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為邏輯起點,以破解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適應生產關系及上層建筑客觀要求的結構性矛盾為主線,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握現代化的一般性與中國國情的本土性,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加快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以此為基礎,立足于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判斷,以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為武器,分析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治理新變化,探索中國鄉村治理現代化的歷史邏輯;研究中國鄉村治理不同區域、不同發展形態和不同發展模式的新挑戰,探索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鄉村治理的現實邏輯;闡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要求,探索鄉村治理的改革邏輯;把鄉村治理現代化落實到中國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面推進中,完善中國式現代化的鄉村治理理論建構和鄉村治理現代化體制機制。

二、理論本土化重構與實踐體現中國特色的雙重任務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的國家,鄉村治理具有獨特的復雜性和地域性特征。特別是在治理的話語體系方面,更需緊貼本土實際,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歷史傳統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將中國傳統治理智慧與現代治理理念結合,以確保治理模式與中國鄉村的社會文化土壤相結合,是推進鄉村治理研究的話語體系中國化的關鍵所在。

從歷史角度來看,中國文化傳統對鄉村權力結構具有深刻的影響,而明確這種文化傳統如何塑造鄉村治理的權力分配、職能行使是推進鄉村治理研究話語體系中國化的重要任務。因為鄉村治理話語體系不僅僅是理論概念的堆砌,更是對實際治理活動的反映。不僅僅是政策和制度的組合,也是文化、倫理與社會實踐的交織體現。中國傳統鄉村治理蘊藏了豐富的集體主義文化和相互協作的鄉規民約,以及獨特的家族制度、宗族文化在鄉村治理中占據著重要位置,這些非正式制度在實踐中同樣顯得尤為關鍵。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這些傳統元素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境遇,需要被重新賦予現代意義。

因此,在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必須深耕中國歷史文化資源,通過歷史與現實、理論與案例、東方智慧與西方經驗的交融對話,挖掘和弘揚中國鄉村治理的文化根脈,重新構建與現代治理體系相契合的治理話語框架。這就要求在治理實踐中充分考慮到地方的特殊性、時代的變化以及農民的切身需求,關注權力結構、利益博弈、社會關系與文化傳統等因素如何與鄉村治理話語體系相融合,從而既吸收傳統鄉村治理的智慧,又結合現代治理理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鄉村治理新模式。

促進鄉村治理的政策創新,則是推動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關鍵環節。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實現戰略目標一致性與路徑多元性相結合,自上而下的國家整體制度安排與自下而上發揮億萬農民的主體作用和基層首創精神相結合,基礎性制度體系與發揮不同區域能動性的多元化差異化政策體系相結合,回應“治理什么”“怎么治理”“誰來治理”等實踐命題。以此為基礎,針對中國式現代化多樣化、分層次的發展特點,在鄉村治理具有區域差異性與路徑多元性的雙重面向中,建立一個尊重歷史、立足現在、面向未來的多層次走向的研究框架。

由此可見,理論本土化重構與實踐體現中國特色的雙重任務不僅要求重視國家與地方、傳統與現代、理論與實踐等不同層面之間的交互作用,還需要全面把握中國鄉村的現實問題,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鄉村治理實踐之路。

三、鄉村治理研究話語體系中國化的推進路徑

面向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以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的中國實踐為導向,用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闡釋中國鄉村治理現代化實踐,用中國鄉村治理現代化實踐升華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突出理論解釋力和實踐影響力。

以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的中國實踐為導向。從鄉村公共職能、鄉村公共決策、鄉村公共服務三個層面,審視鄉村社會公共需求的結構性矛盾,破解鄉村社會對公共資源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的需求表達困難和缺乏影響力的難點堵點,確保公共服務滿足農民最迫切的需要,公共決策滿足農民最廣泛的參與,公共權力滿足農民最根本的愿望。在此基礎上,關注中國鄉村在歷史演進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社會結構與治理模式,以及在快速城鎮化進程中鄉村社會結構的變遷和相應的治理難題。通過鄉村基礎設施的明顯改善、鄉風文明的逐步優化、村民自治的有效實施,以及有效的貧困治理、優化公共資源配置、加大對教育和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對比分析不同地區鄉村治理的現狀、特點及其成效,揭示在中國鄉村治理實踐中已經取得的積極成效,在推動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突出表現。

用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闡釋中國鄉村治理現代化實踐。基于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一般性與特殊性、典型案例從全局看趨勢的普遍性與從區域看現實的差異性、基層實踐的能動性與頂層設計的規范性等維度,根據鄉村現代化治理的實際案例,從局部看總體與從整體看差異,提取關鍵變量,梳理出符合中國鄉村特色的治理要素,如家族影響力、地域文化、社會結構和村民自治等,探索把整體層面的基本趨勢、普遍規律與區域層面的客觀現實、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闡述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治理的創新性實踐探索,從而講好中國故事,為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提供“中國方案”。

用中國鄉村治理現代化實踐升華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過程中,需要從的實踐出發,升華鄉村治理現代化理論,以不斷完善并豐富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通過對中國鄉村治理實踐的深度解讀與理論的本土化重構,建立由微觀到宏觀的鄉村治理現代化理論框架,從“主體協同——制度規范——運行機制”三個維度建立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研究框架,在“兩個結合”中探求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層邏輯,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話語概念、話語表達、話語權力,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增加厚度和深度。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19页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不卡 | 自拍偷精品亚洲手机在线 | 在线观看少妇福利 |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 秋霞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