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錢杰:以金融創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作者:錢杰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5-08 錄入:王惠敏 ]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將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加大農村改革力度,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加速推進,必然會引發農業貸款需求總量及結構性變化。

存在的問題

目前農村地區金融資源較為薄弱,傳統的“三農”金融服務還存在供給不足、種類單一、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等問題,還不能滿足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需要,具體表現在:

(一)農村金融供給總量不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涉及到諸多方面的資金需求,其中大部分需要通過金融機構融資解決。目前縣域支農機構比較單一,多數地區農村信用社仍是農村經濟的主導力量,支農貸款占比約在70%以上,僅能滿足農村1/3的貸款需求,而郵儲、農行、工行等金融機構縣域機構不斷撤并減少,支持覆蓋面較小,資金外流明顯,多數機構存貸比一直處于20%左右的較低水平,支農信貸投放不足。截至2016年年末,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等主要農村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3.4萬億元,僅占全部貸款余額的12.6%,部分地區占比明顯低于全國水平,不能滿足現代化農業發展資金需求。

(二)農村金融服務質量不優。目前大部分地區農村金融服務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傳統的“存、貸、匯”業務,涉農金融信貸品種主要是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聯保和擔保貸款等,普遍金額小、期限短。現代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的經營特點,不僅需要小額、短期、分散的周轉貸款,更需要長期、大額、集中的規模化產品。在服務方式上也從傳統農業延伸到產業鏈和價值鏈上各個環節,金融服務也不單純是融資需求,而是擴展到保險、期貨、證券等各大金融領域,要求金融服務方式更多利用互聯網等電子信息平臺,向現代農業提供全方位、網絡化的信息服務,目前現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還不能滿足新形勢下農業發展的需求。

(三)金融支持農業綠色發展效果欠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發展傳統生態農業,生產綠色有機產品提供了良好機遇,開拓了廣闊空間。隨著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人們對綠色有機食品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全國各地也涌現出了一大批發展傳統生態農業、生產綠色有機食品的典型,越來越多的農民從中受益。然而我國農業生產對化肥、農藥的依賴依然嚴重,每年大約使用化肥6000 萬噸、農藥337萬噸,分攤到18億畝耕地上,畝均分別是33.3公斤、1.87公斤,導致我國農戶貸款需求中,傳統的化肥、農藥等種植業貸款占比較高。以遼寧數據為例,主要農村金融機構種植業貸款占比達到10%以上,而投放在“秸稈粉碎還田技術”“秸稈青貯”“家畜糞便和飼料殘渣肥料制作”等實現農業、畜牧業循環發展的新型綠色產業貸款不足5%,金融支持農業綠色發展明顯不足。

(四)農業規模經營信貸可獲得性較低。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逐步推進,在農業領域中涌現出一大批以專業化、市場化、規模化、集約化為特征的經營主體,主要包括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據人民日報、新華社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經營規模5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有350萬家,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到177.4萬家,實有入社農戶約占全國農戶總數的44%,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骨干力量。由于新型經營主體規模較大,相應的資金需求較多,各類經營主體生產經營中普遍面臨資金短缺問題,融資渠道主要是銀行貸款,由于規模經營面臨多元化的經營風險、農村法制建設相對滯后、農業保障機制缺失、缺少有效的抵押物等原因,農業規模經營申貸獲得率較低。以遼寧主要農村金融機構數據為例,農業規模經營申貸獲得率僅為60%左右,新型經營主體貸款總額約占申請金額50%,并不能滿足新型經營主體信貸需求。

相關建議

金融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找準支持方位,加快金融改革與創新,推動農業產業形態及農產品結構性調整,促進農村經濟轉型升級(愛基,凈值,資訊)。具體提出以下建議:

(一)創新農村投融資體系,加大農業金融供給力度。大力發展政策性銀行,加大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和農業重點領域信貸投入力度,加強服務農業融資模式創新,推動開展普惠金融和精準扶貧,切實提高農業信貸可及性,全力打造專業化為農服務體系。完善農村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發展新興產業(愛基,凈值,資訊)、培育新供給,靈活運用股票、債券、基金等多種金融工具,支持符合產業轉型升級方向的上市公司和優質企業再融資及并購重組,有效解決農村企業的融資問題。

(二)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模式,鼓勵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量。創新農業金融服務門類,完善農村金融中介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農村地區證券、信托、期貨、財務以及股權產權投資類企業等現代金融服務企業。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特色貸款模式試點,加大對農業技術轉讓和成果轉化的信貸支持,緊密圍繞農業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及其龍頭企業、產業集群,開發產業鏈信貸產品,并以現代農業的供應鏈核心企業為中心,對產業鏈上、中、下游關聯環節進行捆綁,滿足供應鏈各環節的融資需求,將整個鏈條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打通,形成長期化、制度化的農業供應鏈金融政策扶持體系。

(三)創新信貸支持理念,實現綠色生態發展。金融機構要創新信貸支持理念,通過信貸資金有效配置,支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綠色、有機、生態農產品的供給。優先支持農戶發展綠色生豬、肉羊養殖等綠色種養產業發展,積極扶持蚯蚓、林蛙、柴雞等生態養殖與林果產業相結合的有機農業產業示范基地。重點支持綠色食品和糧食加工產業發展,積極發展綠色“三農”債券、PPP 融資、保險等新型金融工具,加大對綠色食品科技、糧食精深加工、標準化基地和倉儲物流建設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實現農業附加值的增加和農民增收。

(四)創新農村金融協同發展,激發農業規模發展活力。不斷完善激勵機制和增信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通過政策性擔保公司、風險補償基金、保險產品和財政直補資金擔保等方式,對農業規模經營貸款提供擔保或風險補償。建立健全政府、行業協會、社會資金管理機構三方合作機制,通過落實金融政策、產業政策、財稅政策,引導保險基金、社會閑置資本等投向農村規模發展產業領域。支持金融機構拓寬抵質押擔保物范圍,發展農機具抵押、涉農直補資金擔保、存貨質押、訂單質押及生產經營主體營銷貸款等多種創新業務,為不同類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差異化服務,著力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礎信貸需求。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金融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免费AV | 婷婷色综合aⅴ视频 |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日本高清视频区一区二区三 | 日韩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第三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