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脫貧攻堅貧困戶自己要唱主角

[ 作者:程雙雙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7-19 錄入:吳玲香 ]

半月談記者最近在多個貧困縣調研了解到,隨著越來越多的貧困戶脫貧摘帽,脫貧攻堅開始進入“深水區”,部分貧困戶精神貧困問題日益凸顯。(《人民網》7月13日)

幾乎免費的新居,有貧困戶不想要寧愿窩在山旮旯,也不外出務工。實施精準扶貧后,產業扶持資金、政府貼息貸款等資金扶持政策都有了,可部分貧困戶還是不愿發展養殖。一些貧困戶本能地畏懼市場,對扶貧產業充滿疑慮,缺少闖勁,只想干只賺不賠的生意。

精神上的貧困,往往比物質上的貧困更可怕。缺乏信心、怕擔風險、不愿嘗試、安于現狀……這些都是精神貧困的表現,而其根源,可能是能力素質、意志品質、文化心理、風俗習慣等。有些貧困地區和貧困村多年來扶而不起、幫而不富、助而不強,與缺乏窮則思變、窮則思勤的奮斗精神有一定關系。有些地方主動“返貧”,樂當貧困縣,不愿摘窮帽子,有的貧困戶發展農副產業不積極,爭當低保戶卻很積極,從中都能發現“思想貧困”“志氣貧困”的影子。“苦干不如苦熬”“等著別人送小康”,類似思想可以說都是脫貧攻堅路上的攔路虎、絆腳石。

扶貧開發不應只簡單盯著干部壓擔子、定考核,也應鼓勵干部們以“扶志”和“扶智”為抓手,喚醒貧困群眾的主動脫貧意識。

中國有句古話“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堅硬的榔頭,打不出堅硬的鐵。自力更生才是發展的力量之源,才是脫貧攻堅的核心。思想上的問題解決了,精神上的包袱放下了,奔向富裕幸福的道路才會更通暢。好習慣也需要好榜樣,靠辛勤勞動脫貧致富的農戶,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帶頭效應。只有形成“見賢思齊”的導向,才能變“讓我脫貧”的被動思想為“我要脫貧”的進取意識。

脫貧是誰的事?是貧困戶的事,是政府的事,是全社會的事,但歸根結底,還是貧困戶自己的事。

(作者單位:北川羌族自治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日韩v国产v欧美v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在线第1页 | 好吊妞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