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主要集中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在中共十六大報告會上就已經明確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宏偉目標,然而沒有農村的小康,尤其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脫貧,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在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要著力解決這一區域性整體性貧困的目標。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眾多,農村貧困人口占據貧困人口總數的很大部分,真正做到脫貧的確任務繁重。
不過我們有一個先進的政黨,它秉承著:責任、奉獻、關心、包容。脫貧之路就在腳下,終點就在前方。
級級抓,層層落實,合力攻堅。以黨中央、國務院負責統籌和制定脫貧攻堅大政方針,出臺重大舉措,完善體制協調這一全局性重大性的問題;各省負總責,根據本地區的實際,結合大政方針,制定切實的政策措施;市縣負責落實,把貧困攻堅措施落實到村、到戶、到人。統籌兼顧、落實責任,奮力做好精準扶貧。
下重金,花大力氣,力保脫貧。10年以來,國家將扶貧開發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扶貧投入作為公共財政預算安排的優先領域,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財政扶持力度并設立專項資金,這類扶貧資金主要利用于貧困地區的產業扶貧如:發展特色產業,完善基礎設施等;教育扶貧,幫扶貧生助學,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等;醫療衛生扶貧,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
黨和國家為脫貧提供了強勁有力的客觀支撐,主觀上的我們又該怎樣做?
脫貧,先扶志。勤能補拙,勤可致富。主觀上的惰性;根深蒂固的“等、靠、要”思想;不思進取。即便脫貧仍然會“返貧”正所謂:坐吃山空!所以,即使我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做后盾,每位公民還得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奮勇向前的心勁、干勁。
內外合力,主觀與客觀相結合,脫貧攻堅才會是任重道不遠。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石牛鎮黨政辦)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