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要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 作者:趙新寧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1-04-10 錄入:易永喆 ]

今年兩會期間,直播帶貨女王薇婭參與連線,與兩位人大代表“云端對話”,分享電商直播助農的經驗和故事。多年來,薇婭幫農民賣過楊梅、柿餅、梨膏,用自己的方式挑選優秀的農產品,幫助有需要的農民,也讓全國各地的人買到好東西。在助農風潮中,也有很多地方干部開起了直播,像“網紅縣長”陳燦平、“大山樂濤淘”的馮濤和楊樂、中國鋼鐵扶貧干部金雪華,他們工作思路靈活,敢闖敢干,敢于突破和創新,而且注重與網友互動,在較短時間內引起了較大反響,幫助當地農民實現了增收。

帶貨明星和地方干部往往具有很高的人氣,他們自帶流量,比較容易在直播活動中賣出農產品,也能在宣傳當地特色、當地形象時達到可觀的效果。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依靠帶貨明星或地方干部不是長遠之計,借助電商助農的風潮,讓小農戶變身“新農商”,讓他們直接與大市場對接,更是從農村實際情況出發的最佳對策,也能真正拉近農民與市場的距離,降低農產品銷售的前期投入,最大程度地讓農民獲益。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給農村社會發展提升了機遇,結合互聯網、物聯網及各種線上平臺,能夠為農民打通信息渠道,實現優質農產品的批量輸出。不僅如此,在從“吃飽”到“吃好”的消費升級過程中,電商直播能夠讓很多消費者實現“源頭直采”,省心省力,市場前景廣闊。

在直播賣農貨風潮下,各地已經涌現出很多直播帶貨小能手。他們經過不斷的改進和摸索,實現了增收,也吸引周圍更多的農民加入。如四川鶴山鎮獅子樹村的85后獸醫肖懷東,考慮到家鄉的丑柑打不開銷路,毅然辭職返鄉,通過電商探索銷路,每年能幫農民賣出3000萬斤浦江丑柑。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90后網紅農民張志菊,在自己的農場里邊放羊邊直播,不僅讓自己的日子越來越紅火,也成功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致富。還有云南95后幼師馬玲敏,辭職當起農民主播,通過短視頻和直播,把家鄉的沃柑、石榴、板栗、蜂蜜等好物介紹給了更多人,吸引了700多萬粉絲的關注,一年賣出123萬元農貨……這些主動“觸電觸網”成功的“新農人”,探索出了一條農產品銷售的電商模式,也為更多小農戶利用電商對接大市場提供了信心。

當然,小農戶融入電商市場,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口氣吃不成胖子。在大規模的電商活動中,如何讓小農戶獲得更多的參與機會,同時更加順暢地融入其中?

“新農人”是鄉村振興的主力,也是電商風口的活力所在。在農村電商風口抓住機遇,積極轉型才能順應市場。首要的是農民群眾轉變意識,從田間地頭走進線上平臺,積極主動地學習直播銷售的新技術、新知識,提高運用線上平臺的能力。還要鼓勵農村年輕人返鄉創業,使自己成長為“新農人”。在電商助農火熱推進的進程中,必須有一大批真正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把農村勞動力的潛力激發出來,把事業的平臺真正搭在農村廣袤大地上,才可能真真切切推動農村產業發展。

此外,小農戶本身力量比較分散、薄弱,在融入電商進程中面臨各種困難,這就需要政府搭建好平臺和橋梁。比如積極培育龍頭企業,讓企業發揮作用,通過企業的力量吸引更多散戶。還可以鼓勵電商加大對農民的新技術、新技能的培訓,提高農民自覺加入電商市場的積極性。多些“平臺給政府助力,政府向平臺借力”,形成政府、企業、小農戶有機結合的產業體系,合力推進農村電商發展。長期以來,不少農產品由于產量小、質量不統一、品種復雜等因素,一直很難融入到電商生態中。“電商扶貧的難點就在于如何將不標準的產品標準化。農產品標準化之后才會有競爭力,才會變成有市場競爭力的商品,甚至‘爆品’”。正如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探討的,助農不止是一次買賣,而是通過直播間,把電商標準帶到鄉村地區、幫農產品打開銷路的同時,讓農民實現持續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因此,建立和完善農產品的標準體系十分必要。這個標準既要包含品牌標準,還要包括技術標準,如農產品的分級、包裝、儲存、銷售等。將標準建設貫穿在整個電商平臺運營過程中,才能讓農民成為產業鏈條中的重要一環,不斷開拓小農戶對接大市場的新局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重農評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 小说区图片区综合久久亚洲 | 亚洲青青青在线视频 | 午夜福利国产在线观看1视频 | 亚洲精品影院在线网页 | 精品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