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億多,解決了3億多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這是我國在過去五年取得的舉世矚目發展成就之一。李克強總理同時在報告中指出我國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實施脫貧攻堅工程,今年要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其中易地搬遷脫貧200萬以上,繼續推進貧困農戶危房改造?!边@項工作不可謂不艱辛,但是這事項硬任務,我們必須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因此脫貧攻堅工作還需要繼續深入推進。
在精準扶貧脫貧過程中,各地方政府都根據中央工作安排,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因人因地施策,不斷進行創新,精準扶貧,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扶貧經驗,取得了巨大扶貧成就。過去取得的脫貧攻堅巨大成果讓我們在工作中信心倍增,但是我們亦不能洋洋自得,必須樹立憂患意識,必須要未雨綢繆,預防脫貧后返貧現象的出現。預防返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一)脫貧攻堅要精準,實事求是。在脫貧過程中,必須緊緊依據相關政策進行驗收相關脫貧項目,不能“任意脫貧”、“隨意脫貧”,對各脫貧對象要從其生產發展、生活狀況、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多個方面進行調查評估,仔細對照脫貧標準進行驗收。對脫貧結果不得虛報謊報,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從群眾利益出發,讓符合脫貧標準的群眾早日脫貧,讓不符合脫貧標準的群眾繼續給予幫扶,真正做到精準脫貧。(二)要牢固樹立持續生產發展觀念。在扶貧過程中,幫扶人與被幫扶對象都要樹立持續發展觀,不能因脫貧后而松懈。幫扶人在脫貧工作結束后也要持續關注被幫扶對象,對其脫貧后的生產生活也要多加以指導與督促。被幫扶對象在生產生活中,要學會創新協調,根據有效的幫扶措施不斷探索新的出路,走持續發展道路,杜絕返貧。(三)要建立健全脫貧后的監督機制。要落實責任,以對幫扶人、幫扶對象、幫扶措施進行有效監督,對脫貧攻堅成效進行準確評估。在脫貧后,對脫貧對象要在一定時期內進行評估調查,落實誰幫扶誰負責的責任,保證幫扶措施的長期有效性,預防返貧。
“為政之道,民生為本。我們要念之再三、銘之肺腑,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脫貧攻堅,既要針對不同貧困人口采取具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又要落實好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貧困人口享受到脫貧攻堅政策真正的實惠,保證幫扶措施的長期有效性。我們要立足長遠,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預防返貧。
作者地址:合江縣福寶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