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新土地法聚焦征地矛盾 中國征地制度迎大變臉

[ 作者:陳溯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8-18 錄入:吳玲香 ]

上月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正案)》(簡稱《土地法(修正案)》)已上報中國國務院審議。17日,出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每月談”的國土資源部官員指出,經過此次修訂,中國現有征地制度將實現“大變臉”。

“現行的征地制度對保證國家工業化、城鎮化發展作出過歷史性貢獻,值得充分肯定。但隨著新形勢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的發展,在實踐中現行的征地制度也逐漸顯現出一些問題,由征地引發的矛盾也日漸突出。”中國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長鄭凌志指出,目前引發的一系列矛盾與現行法律法規執行不到位有關,也與征地范圍過寬、征地補償標準差異較大、安置方式單一、征地程序不規范有關。

鄭凌志表示,在新修訂的法律中,中國的土地征收制度將呈現三大變化。

一是縮小土地征收范圍。現行法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征收征用,并給予補償”,但并未對公共利益的范圍作出明確界定。鄭凌志表示,公共利益缺乏界定、征地邊界不清、使用集體建設用地受限,是導致征地范圍過大的主要原因。新44條結合國外和臺灣地區的成熟經驗,以及33個縣改革試點的經驗,從六個方面對公共利益給予了明確界定,一一列舉,從而縮小了土地征收范圍。

二是規范土地征收程序。現行法規定的土地征收“兩公告,一登記”的程序,是在征地批后實施,實踐中存在被征地農民知情權、參與權不夠的問題。新46條把原來的批后公報改為批前公報,強化在整個征地過程中被征地農民知情權和監督權,限制地方政府濫用征地權。

三是完善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鄭凌志表示,現行法中征地補償主要是按照年產值倍數法實行貨幣補償,但從目前經濟發展的階段來看,難以滿足現階段被征地農民合理的規范多元保障的訴求。新48條要求用區片綜合地價取代年產值倍數法;新49條提出,不再將農民居住的地方作為地商附著物進行補償,而是作為專門的財產權明確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新51條明確,被征收土地的農村居民應當納入相應的養老社會保障體系,并將留地留物業安置上升為法律。

中國國土資源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魏莉華表示,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法律修訂堅持“兩保原則”,一是保證被征地人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二是保證被征地人長遠生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新社 2017年8月17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色先锋在线不卡2019 | 亚洲午夜福利国产门事件 | 亚洲综合天天夜夜久久 |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动漫综合 | 自拍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