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陳發明:保護耕地需要有質量紅線意識

[ 作者:陳發明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2-11 錄入:王惠敏 ]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這讓億萬農民吃了顆“定心丸”,無論是普通農戶還是土地流轉經營大戶,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之后,都可以放心加大對農田基礎設施和改良土壤質量的投入。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工作,多次提出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確保實有耕地面積基本穩定、實行耕地數量和質量保護并重等新的更高要求。十九大報告對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嚴格保護耕地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耕地安全是糧食安全的基本保障。就目前來看,“18億畝”紅線概念已深入人心,長期堅守應該問題不大;最關鍵的是如何對癥下藥,改善耕地質量。

導致耕地質量下降的原因

1、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日趨嚴重。由于大片森林被濫砍亂伐,造成了水土流失,有機質喪失,肥沃的土壤變成了貧瘠的土地。

2、自然災害頻繁發生。近十幾年來,我國農業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災害種類也越來越多,危害程度和受損面積也越來越大。

3、農戶對耕地的粗放經營、污染經營、掠奪經營。由于農業投入風險大、收益低,很多農戶不愿加大對耕地的投入;再加上耕地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不少耕種別人土地的種地農戶,為了短期的經濟利益,只管今年不管明年,造成農戶對耕地粗放經營和掠奪經營行為的進一步加劇。

4、大部分農戶不愿積造有機肥。一些農戶為了獲取眼前利益,對于耕地的可持續發展缺乏了解,加上積造有機肥較為費時、費力,因此很多農戶不愿意積造有機肥。由于耕地的有機肥投入量減少,土壤肥力逐步降低,造成耕地質量下降。

遵循質量與數量并重的原則

因此,在改善耕地質量上,既要確定數量和質量保護并重的原則,也要明確管控修復與科學用地并舉的思路。

首先,在對全國耕地質量摸排調查和監測分析的基礎上,以科學數據體系劃定具體的質量紅線指標。前不久,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的通知》,其中永久基本農田現狀及變化情況是重點調查內容之一。

其次,嚴格按照基本農田控制線的劃定范圍,合理布局工農業生產,從源頭上杜絕工業污染進入耕地。

第三,加大投入修復受污染耕地的力度。各級財政應列支專項資金用于污染治理、有機肥和菌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等提升耕地質量舉措。

當前,國家已明確了耕地保護從重數量向質量與數量并重轉變的保護理念。但應認識到,當前耕地質量面臨的嚴峻形勢是過去多年忽視質量的結果,因此修復和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耕地提質任重道遠,要守得住紅線,舍得去花錢,耐得住緩效,方能看得到沃田。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本在线免费A√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福利 | 永久免费人成在线视频 | 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ⅴ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黑人 | 亚洲911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