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小農成全球食物安全和營養主要貢獻者

[ 作者:張雯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08 錄入:吳玲香 ]

在全球農業政策研究者們看來,小農在全球農業系統中的重要性或將得到進一步強化。

66日,《2016全球糧食政策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發布?!秷蟾妗分赋?,小農成為全球食物安全和營養的主要貢獻者,發展中國家的5億個小農場為亞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提供了約80%的食物,而加強小農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有助于改善農村貧困狀況。

在發布會上,一位發改委農經司人士表示,當前中國正在進行土地規?;s化利用的改革,不過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西南地區的小農戶而言,因其農業自然條件不同于內蒙古、東北地區,或可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實際上,土地的規模經營與糧食的精耕細作,都有利于可持續發展。

小農與現代農業并不矛盾

一邊是步步推進的農業土地規?;洜I,一邊是困守一畝三分地的鄉村小農,土地大小的對比難免帶來對峙的意味,大農”“小農在現代農業中到底應如何厘清邊界,在這場發布會上,多位知名學者為此發起討論。

小農與現代農業并不矛盾,關鍵是如何將小農納入到現代農業的關系中來。農業部經管司司長張紅宇表示,大農與小農也并不矛盾,作為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言,不同的主體其功能是不一樣的,小農在解決自身供給的同時給了糧食安全保障,但是高端化、差異化、品牌化,靠小農是解決不了的。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長樊勝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全球范圍來看,小農農業可以促進更具包容性的經濟增長,尤其是那些已經很好地融入多元化農村經濟和農業食物價值鏈的小農農業,而小農農業亦可以創造就業機會。

《報告》指出,盡管小農農業常被認為是重要產業,但支持小農和農村經濟繁榮發展的政策和制度卻十分缺乏。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曾撰文指出,老人農業和自發形成的中農群體都是小農經濟的組成部分,這兩個群體相互支持相互補充,構成了農村中穩定的社會結構,而因為缺少政策支持,小農種田越來越難,農民不得已流入城市。

對此,一位農業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中國,當前農業實施的普惠制的補貼政策,并不會有大的改變,但是可以探討是否拿出一部分以聚焦一部分,以產業政策撬動財政政策。

小農也可對接高價值市場

樊勝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小農與高價值市場對接有助于提高小農企業的盈利能力,加強城鄉關聯發展,可提供更多以市場為基礎的農業機會。

《報告》指出,應當發掘小農農業的商業潛力,支持小農從傳統自給農業向高價值、氣候智能型、營養驅動型農業轉變,若要實現這一轉變,則需要持續的政策和制度支持以及確保對關鍵領域的投資,包括融資機制和風險管理工具、知識和技術技能、市場準入以及面向小農的社會安全網。

針對小農融資、保險等多種手段的風險預防機制正在全球多地進行試驗。在玻利維亞,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正在為小農提供融資,這一項目預計將提高4.9萬小農的適應能力。在印度,近年來超過3000萬小農開始使用天氣指數保險,這讓許多農戶轉向了利潤更高的農業生產系統。

在對接高價值市場方面,印度乳制品網絡開展了牛奶增產行動,小奶農與城市消費者通過生產、采購、加工和銷售產業鏈相互關聯。

“2.6億農民,2.3億在生產糧食,需要關注小農問題,這也是中國的農業首要問題。張紅宇認為,農業在當今并不是弱質產業,只要生產效率足夠高,并不輸于其它非農產業帶來的效益。土地制度改革可以極大程度提高土地規模,獲得不輸于外出打工收入水平,而在規模經營同時,還要關注土地不流轉的那些人,那么就要用社會化服務來保證這些人的農業生產,這樣一來,分享經濟也有了存在的價值。

在小農現象普遍存在的中國,重視小農、引導小農發展將帶來可持續發展收益。

《報告》指出,由于小農生產規模小,其可以采用既能提高生產力又能支持生物多樣性的勞動密集型、氣候智能型農業技術,成功的小農還可以促進實現與減貧、教育、性別平等、水資源利用、就業等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每日經濟新聞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本色道久久99一综合 | 日本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人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