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農業部發布《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辦法》

[ 作者:農業部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7-29 錄入:吳玲香 ]

(記者 江娜)近日,農業部發布《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辦法》,全面推進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制度建設,掌握我國耕地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提出加強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的技術意見及政策措施,助力“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據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介紹,我國耕地長期高強度、超負荷使用,退化、污染、基礎地力下降等問題突出,已成為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升的關鍵因素。加強耕地質量保護,首先需要通過建立耕地質量調查監測體系、開展耕地質量評價,摸清我國耕地質量底數。

《辦法》提出了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評價與信息發布等制度。一是耕地質量調查制度。包括耕地質量普查、專項調查與應急調查等3類調查。二是耕地質量監測制度。以農業部耕地質量監測機構和地方耕地質量監測機構為主體,以相關科研教學單位的耕地質量監測站(點)為補充,構建覆蓋面廣、代表性強、功能完備的國家耕地質量監測網絡,對耕地土壤理化性狀、養分狀況等質量變化情況開展動態監測。三是耕地質量評價制度。包括耕地質量等級評價、耕地質量監測評價、特定區域耕地質量評價、耕地質量特定指標評價、新增耕地質量評價和耕地質量應急調查評價等6類。四是耕地質量信息發布制度。農業部和省級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每5年發布一次全國耕地質量等級信息和省級行政區域耕地質量等級信息,定期發布年度耕地質量監測報告。

據了解,下一步,農業部將加快建設國家耕地質量監測網絡,構建耕地質量數據庫,開展全國耕地質量調查監測和評價工作。同時,深入推進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為促進耕地資源永續利用、實現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和藏糧于地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令

2016年第2

《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辦法》已經2016年5月3日農業部第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長韓長賦

2016年6月21日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工作,根據《農業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耕地質量,是指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狀況和田間基礎設施構成的滿足農產品持續產出和質量安全的能力。

第三條農業部指導全國耕地質量調查監測體系建設。農業部所屬相關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保護機構(以下簡稱“農業部耕地質量監測機構”)組織開展全國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工作,指導地方開展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所屬相關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保護機構(以下簡稱“地方耕地質量監測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具體工作。

第四條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保護機構(以下簡稱“耕地質量監測機構”)應當具備開展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工作的條件和能力。

各級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耕地質量監測機構的能力建設,對從事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工作的人員進行培訓。

第五條農業部負責制定并發布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工作的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

省級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本行政區域內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技術標準和規范。

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數據的管理,保障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和準確性。

農業部耕地質量監測機構對外提供調查監測與評價數據,須經農業部審核批準。地方耕地質量監測機構對外提供調查監測與評價數據,須經省級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審核批準。

第七條農業部和省級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耕地質量信息發布制度。農業部負責發布全國耕地質量信息,省級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負責發布本行政區域內耕地質量信息。

第二章 調 

第八條耕地質量調查包括耕地質量普查、專項調查和應急調查。

第九條耕地質量普查是以摸清耕地質量狀況為目的,按照統一的技術規范,對全國耕地自下而上逐級實施現狀調查、采樣測試、數據統計、資料匯總、圖件編制和成果驗收的全面調查。

第十條耕地質量普查由農業部根據農業生產發展需要,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工作方案,經國務院批準后組織實施。

第十一條耕地質量專項調查包括耕地質量等級調查、特定區域耕地質量調查、耕地質量特定指標調查和新增耕地質量調查。

第十二條耕地質量等級調查是為評價耕地質量等級情況而實施的調查。

各級耕地質量監測機構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域內耕地質量等級調查。

第十三條特定區域耕地質量調查是在一定區域內實施的耕地質量及其相關情況的調查。

特定區域耕地質量調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根據工作需要確定區域范圍,報請同級人民政府同意后組織實施。

第十四條耕地質量特定指標調查是為了解耕地質量某些特定指標而實施的調查。

耕地質量特定指標調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根據工作需要確定指標,報請同級人民政府同意后組織實施。

第十五條新增耕地質量調查是為了解新增耕地質量狀況、農業生產基本條件和能力而實施的調查。

新增耕地質量調查與占補平衡補充耕地質量評價工作同步開展。

第十六條耕地質量應急調查是因重大事故或突發事件,發生可能污染或破壞耕地質量的情況時實施的調查。

各級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事故或突發事件性質,配合相關部門確定應急調查的范圍和內容。

第三章 監測

第十七條耕地質量監測是通過定點調查、田間試驗、樣品采集、分析化驗、數據分析等工作,對耕地土壤理化性狀、養分狀況等質量變化開展的動態監測。

第十八條以農業部耕地質量監測機構和地方耕地質量監測機構為主體,以相關科研教學單位的耕地質量監測站(點)為補充,構建覆蓋面廣、代表性強、功能完備的國家耕地質量監測網絡。

第十九條農業部根據全國主要耕地土壤亞類、行政區劃和農業生產布局建設耕地質量區域監測站。

耕地質量區域監測站負責土壤樣品的集中檢測,并做好數據審核和信息傳輸工作。

第二十條農業部耕地質量監測機構根據耕地土壤類型、種植制度和質量水平在全國布設國家耕地質量監測點。地方耕地質量監測機構根據需要布設本行政區域耕地質量監測點。

耕地質量監測點主要在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耕地土壤污染區等區域布設,統一標識,建檔立案。根據實際需要,可增加土壤墑情、肥料效應和產地環境等監測內容。

第二十一條農業部耕地質量監測機構負責耕地質量區域監測站、國家耕地質量監測點的監管,收集、匯總、分析耕地質量監測數據,跟蹤國內外耕地質量監測技術發展動態。

地方耕地質量監測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耕地質量區域監測站、耕地質量監測點的具體管理,收集、匯總、分析耕地質量監測數據,協助農業部耕地質量監測機構開展耕地質量監測。

第二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耕地質量監測點的設施保護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壞或擅自變動耕地質量監測點的設施及標志。

耕地質量監測點未經許可被占用或損壞的,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對相關單位或個人實施處罰。

第二十三條耕地質量監測點確需變更的,應當經設立監測點的農業主管部門審核批準,相關費用由申請變更單位或個人承擔。

耕地質量監測機構應當及時補充耕地質量監測點,并補齊基本信息。

第四章  

第二十四條耕地質量評價包括耕地質量等級評價、耕地質量監測評價、特定區域耕地質量評價、耕地質量特定指標評價、新增耕地質量評價和耕地質量應急調查評價。

第二十五條各級耕地質量監測機構應當運用耕地質量調查和監測數據,對本行政區域內耕地質量等級情況進行評價。

農業部每5年發布一次全國耕地質量等級信息。

省級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每5年發布一次本行政區域耕地質量等級信息,并報農業部備案。

第二十六條各級耕地質量監測機構應當運用監測數據,對本行政區域內耕地質量主要性狀變化情況進行評價。

年度耕地質量監測報告由農業部和省級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發布。

第二十七條各級耕地質量監測機構應當運用調查資料,根據需要對特定區域的耕地質量及其相關情況進行評價。

第二十八條各級耕地質量監測機構應當運用調查資料,對耕地質量特定指標現狀及變化趨勢進行評價。

第二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應當對新增耕地、占補平衡補充耕地開展耕地質量評價,并出具評價意見。

第三十條各級耕地質量監測機構應當根據應急調查結果,配合相關部門對耕地污染或破壞的程度進行評價,提出修復治理的措施建議。

第五章 附則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加強耕地質量調查監測夯實農業持續發展基礎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解讀《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辦法》

本報記者 繆翼

6月21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簽署農業部2016年第2號令,發布《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辦法》出臺的背景是什么?主要內容有哪些?如何貫徹落實《辦法》?日前,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接受記者專訪,對《辦法》進行了重點解讀。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辦法》出臺的背景和過程。

曾衍德: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耕地質量保護工作。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李克強總理批示,要嚴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嚴格實行特殊保護,扎緊耕地保護的“籬笆”。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文件明確要求加強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工作,《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路線圖、時間表》將“完善耕地質量等級評定與質量保護監測辦法”列為農業部2016年完成的重點工作。這些重要論斷和重大部署,充分展示了黨中央、國務院保護耕地、守住耕地紅線的堅定決心。

農業部高度重視,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重大部署,加力推進落實,促進農業持續發展。在深入基層調研,多次召開專家座談會,廣泛征求國家相關部委和地方農業部門意見的基礎上,起草制定了《辦法》。在制定過程中,各方面都對《辦法》表示贊同并積極支持。

從實踐看,《辦法》的制定也具有較為堅實的基礎。一是有歷史傳承。上世紀中后期,農業部先后組織開展了兩次全國性的土壤普查,較為系統地掌握了我國土壤資源的特點,積累了大量數據資料成果。二是有工作基礎。各級農業部門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耕地質量監測網絡,布設了1萬多個耕地質量監測點,制定了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相關技術規程及土壤檢測系列標準,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技術標準體系。此外,近年來,通過實施測土配方施肥、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東北黑土保護利用、湖南重金屬污染耕地治理修復等項目,也奠定了一些工作基礎。三是有隊伍體系。目前,我國已經在省、市、縣設立了各級土壤肥料技術推廣、監測和管理機構,還有健全的科研和教學等單位,土壤肥料技術推廣和管理人員2.8萬人。應該說,制定這個《辦法》,充分考慮了我國農業生產和耕地質量保護工作的實際,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記者:為什么要出臺《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辦法》?

曾衍德:“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耕地是最寶貴的農業資源和重要的生產要素,質量如何?事關糧食和農業的產出能力。可以說,耕地質量好壞已經成為能否實現農業保供給、保收入、保生態目標的決定性因素。保護耕地,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摸清耕地質量家底,開展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只有搞好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耕地保護才有抓手,農業的基礎才能牢固,國家糧食安全才有保障。制定這個《辦法》,主要基于以下三點考慮:

一是中央有要求。中央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文件都明確要求加強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工作,《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路線圖、時間表》將“完善耕地質量等級評定與質量保護監測辦法”列為我部2016年完成的重點工作。制定《辦法》是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總體部署的重要舉措,意義十分重大。

二是職責所在。《農業法》《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明確要求農業部門開展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工作。這些法律法規對耕地質量保護做出了一定規定,但表述較為分散籠統、操作性還不強。需要通過《辦法》的制定,對耕地質量管理工作進行頂層設計,推動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發展。

三是現實的需要。總體上看,當前我國耕地質量呈現出“三大”“三低”態勢。“三大”指中低產田比例大,中低產田面積占比達70%以上;耕地質量退化面積大,全國耕地退化面積占比在40%以上;污染耕地面積大,全國耕地土壤污染點位超標率達到19.4%。“三低”指的是有機質含量低,補充耕地等級低和基礎地力低。制定《辦法》,有利于摸清耕地質量家底,掌握變化動態情況,提出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的具體建議。

記者:《辦法》中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曾衍德:《辦法》是農業部在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方面制定的第一個部門規章,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動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工作的綱領性文件。《辦法》包括總則、調查、監測、評價、附則等共五章三十一條。第一章<總則>明確了制定《辦法》的目的、耕地質量的定義、職責、能力建設、技術規范、信息發布等內容。第二章<調查>明確了耕地質量普查、專項調查與應急調查等三大類型調查的性質、內容、實施方式、成果運用等,提出了調查區位布設的基本原則和要求。第三章<監測>明確了耕地質量監測網絡建立的要求,并規定了各級耕地質量調查監測機構的主要職責與工作任務,提出了區域監測站及監測點的布設原則、設施保護等內容。第四章<評價>明確了耕地質量評價制度,規定了耕地質量等級評價、特定區域耕地質量評價、耕地質量特定指標評價、新增耕地質量評價和耕地質量應急調查評價等六類評價的工作內容與實施方法。

記者:《辦法》中耕地質量普查、專項調查和應急調查的區別是什么?

曾衍德:耕地質量普查是對耕地質量的全面調查,也是一項重要的國情調查,和人口普查相類似,一般五至十年開展一次,調查內容包括耕地的分布、質量等級情況、主要養分狀況、土壤剖面性狀、主要障礙因素、耕地投入品(肥料、農藥、農膜等)使用情況等,按照全國統一技術規范,自下而上逐級匯總普查成果。

耕地質量專項調查包括耕地質量等級調查、特定區域耕地質量調查、耕地質量特定指標調查和新增耕地質量調查四個方面。耕地質量等級調查是為評價耕地質量等級情況而實施的調查,從耕地地力(立地條件、自然屬性)、土壤健康狀況和田間基礎設施等方面選取評價因子開展調查。特定區域耕地質量調查是指在一定區域內實施的耕地質量及其相關情況的調查,如東北黑土區耕地質量調查、華北小麥玉米輪作區耕地質量調查等,通常情況下是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等區域內開展的專項調查。耕地質量特定指標調查是指為了解耕地質量某些特定指標而實施的調查,如耕地土壤有機質專項調查、耕地重金屬含量專項調查等。新增耕地質量調查是指為了解新增耕地質量狀況、農業生產基本條件和能力而實施的調查,主要包括開發、整理、復墾形成的新增耕地質量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農業生產符合性調查與耕地生產能力的調查。

耕地質量應急調查是指因重大事故或突發事件,發生可能污染或破壞耕地質量的情況時實施的調查,包括災毀、耕地污染事件、耕地質量糾紛案件等情況發生時開展的臨時性耕地質量調查。

記者:《辦法》對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工作進行了明確規定,下一步,如何確保《辦法》落到實處?

曾衍德:我們考慮,從四個方面推進《辦法》落到實處。

一是建立健全耕地質量調查監測體系。依托農業部耕地質量監測機構和地方耕地質量監測機構,加快構建國家耕地質量監測網絡,建立健全耕地質量等級公報定期發布和耕地質量監測年度報告制度。下一步,農業部將指導各級農業部門,加強耕地質量監測機構的能力建設,完善設施條件,開展技術培訓,建立健全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體系。

二是建設完善耕地質量監測網絡。耕地質量監測網絡是開展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工作的基礎。下一步,農業部將優先在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華北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湖南重金屬污染耕地治理修復等項目區布設一定數量的耕地質量監測點。同時,積極爭取投資,力爭在“十三五”時期,以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構建覆蓋全國主要土壤類型的耕地質量監測網絡。

三是制定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評價規程。近年來,農業部針對不同區域、作物布局和耕地類型,制定了《耕地質量劃分技術規范》《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技術規程》《耕地質量監測技術規程》《耕地質量預警規范》等標準和技術規程。下一步,我們將按照《辦法》的要求,開展《耕地質量等級》國家標準等系列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建立科學系統的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標準體系,確保相關工作規范、有序開展。

四是建立耕地質量數據庫。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定位技術、遙感技術等現代化手段,將測土配方施肥、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耕地質量監測及有關耕地質量建設項目形成的海量數據,統一納入到耕地質量數據庫,進行全面匯總、整理和分析,實現耕地質量監測保護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數字化運行和和圖件化展示,為領導決策和農業生產提供基礎支撐。

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意義重大

徐明崗

耕地是珍貴而有限的自然資源,耕地質量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及生態安全,是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的必要基礎。我國耕地面積剛性減少,人口快速增加和糧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提高我國耕地質量是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決策。然而,我國的農田基礎肥力較發達國家低約20個百分點;農田高度集約化種植,高強度高投入的利用方式特別是養分非均衡化的集約化模式,不僅僅導致了農田肥力退化,也引起一些生態環境問題;導致我國糧食生產出現的較大波動、以及高產作物品種潛力不能很好的發揮。因此,掌握不同區域、不同利用方式下耕地質量的變化特征與規律,進行耕地質量的長期監測、評價與預警,對于提高我國耕地質量、指導耕地質量管理、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我國,由于不合理利用引起的耕地次生潛育化、次生鹽漬化、沙化、養分貧乏化、水土流失以及環境污染等退化現象已非常嚴重。對于退化了的耕地質量性狀進行改造任務艱巨,需要復雜的技術、大量的投入以及長期的勞動。復墾后的耕地在短期內生產力等質量性狀也無法與優質耕地相比擬。但是,目前人們開展的耕地質量動態監測一般都是在耕地質量退化發生之后,此時耕地生產性能以及耕地利用效益已受到一定危害。而進行耕地質量監測,就可以對耕地質量進行動態監測,對變化態勢進行預警,根據預警采取防范對策,這樣只要較少的投入就可以使耕地質量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因此,耕地質量監測是針對性開展耕地質量建設、提高耕地質量建設目標和效益的重要基礎。

耕地質量監測與評價,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的工作。為全面掌握我國耕地質量狀況和地力動態變化規律,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國各級農業部門分層次建立了一批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長期堅持的省級監測點約3000個,地級監測點2000個、縣級監測點9000個,這些長期定位監測對于摸清我國耕地質量底數和變化趨勢具有重要作用。但這些監測點數量太少、監測項目側重與土壤肥力和生產力,對土壤環境因素關注不夠。因此,農業部近期將規范耕地質量監測與評價,發布了《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辦法》。這次的耕地質量監測與評價工作,將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監測點和監測內容,開展我國耕地質量變化聯網監測與預警,推進我國耕地質量變化的長期監測網絡建設,促進監測數據的規范采集與大量數據的深度分析,充分利用土壤肥料長期定位試驗和測土配方施肥的“3414”試驗,開展耕地肥力演變規律、驅動因素及其與生產力耦合關系的研究,有針對性地對我國中低產田提出土壤培肥改良、科學施肥對策措施與建議,為實現我國糧食持續增產和耕地質量改善提供基礎資料和理論依據。

《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填補了當前國家層面缺乏耕地質量管理保護專門立法的空白,具有系統性、全局性、專門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辦法》為各級農業部門健全耕地質量調查監測體系、開展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發布耕地質量信息提供了重要依據,對在新形勢下提高我國耕地質量管理與保護水平具有里程碑意義。

《辦法》將促進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數據的管理,保障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和準確性,促進耕地質量研究,提出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的對策與措施,切實推動我國耕地質量管理與保護取得新成效,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實施!

(作者系農業部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專家指導組組長、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6-07-2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福利网站 | 日本免费高清欧美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免费a√ 亚洲乱码精品不卡 |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色区奇米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