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吳展團:鄉村振興離不開法治的保駕護航

[ 作者:吳展團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3-26 錄入:王惠敏 ]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建設平安鄉村;要健全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大力推進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安防控力量下沉;要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嚴厲打擊黃賭毒盜拐騙等違法犯罪。

  鄉村振興戰略關系全國穩定的大局,需要方方面面共同發力、統籌推進。法治是現代鄉村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是德治和自治的基本保障。釋放農業農村經濟活力,需要依法明權屬、賦權能;讓人才扎根農村干事創業,要靠法治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守護鄉村綠水青山,也離不開法律這座大靠山……總之,振興鄉村必須依靠法治從根本上保障鄉村社會公平正義、安定有序。

  黨的十九大不但提出了“堅持全面依法治國”,還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這為我們做好“三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方向。

  當前,農村地域廣闊、農業人口眾多仍然是我國最基本、最現實的國情,基層的矛盾糾紛影響農村社會的穩定、制約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掣肘脫貧攻堅任務的完成、關乎黨和政府的公信。對此,絕對不容忽視、不可掩蓋、不能聽之任之,必須直面現實、堅定決心、科學施策,下大力氣解決好農村長期存在的復雜矛盾,徹底肅清農村群眾最關心、意見最大的突出問題,維護一方穩定、保護一方平安、推動一方發展、保持一方和諧。

  “國無法不立,民無法不治”。近年來,在廣大偏遠鄉村,雖然通過七個五年普法規劃的實施,農民的法律意識得到了較大幅度提升,但是法治建設總體仍處于較為滯后的狀態,部分村民法治意識淡薄,既不懂得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也存在因不懂法而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現象。

  因此,助推鄉村振興,法治建設不可或缺、至關重要,必須要把提高村民法律意識與發展經濟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實加強法治建設,不斷夯實法治根基。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民更需要講法治思維、法治方式,養成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行為習慣。”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劉香蓮表示,普法宣傳是增強村民法治意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保障措施之一,“誰執法誰普法”應該在農村落到實處。許多代表、委員們也普遍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長期的歷史任務,需要久久為功,離不開法治的“保駕護航”!

  代表、委員們的建議,就是人民群眾的心聲和呼聲。鄉村振興必須要與法治同行,不僅要依靠司法機關加大對農村黑惡勢力的打擊力度,還要不斷強化法治在農村的影響力。其中,首要的就是加大普法力度,提升法制宣傳教育的廣度與深度。

  實踐證明,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是增強村民法治意識的重要途徑,這既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基礎,也是關鍵所在。然而時下,法制宣傳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不少農村地區連基本的法制宣傳標語都沒有,司法執法機關、社會公益組織的具體宣傳活動等,也多半只是在鄉鎮政府駐地的村莊開展,公眾受教育、得實惠的面十分有限,沒有做到全覆蓋。所以,務必要將法制宣傳深入農村制度化常態化,使以案說法、巡回審判、入戶宣傳、對點宣傳等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當然,用法治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是一項系統工程,許多工作都有待加強和完善,法制宣傳只是一個方面的基礎性工作。所以,在推進依法治村進程中,我們既要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把鄉村治理納入法治軌道,以完善的法律規范鄉村一切主體的行為;也要不斷強化村民法治觀念、法治意識,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干任何事先想到法的良好社會氛圍;還需健全完善鄉村法律服務體系,在農村搭建一個廣闊的法律服務平臺,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只有整合施策,多措并舉,協調配合,才能真正發揮法治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紅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 | 午夜两性色韩国在线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影院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乱码高清视频 |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 五月丁香亚洲综合499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