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肖湘奇等:壯大村集體經濟助推鄉村振興

[ 作者:肖湘奇?曹奇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5-10-28 錄入:王惠敏 ]

 ——以臨武縣水東鎮為例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加村級組織成員財產性收入,有利于鞏固脫貧攻堅工作成果,有利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益再分配,更有利于增加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經濟收入,便于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做大做強自身產業,優先促進和發展本地地產經濟,增加了本地社會經濟內循環,有利于全社會鄉村振興目標早一步實現。

一、水東鎮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現狀

因地制宜,多元發展。一是盤活資產。“閑置資產是沉睡的資源”,充分利用水東原稅務收費站閑置資產進行租賃,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二是產業引領。以“一村一品”為發展思路,通過合作經營“年加工生產湘式臘腸100噸,湘式臘肉100噸,肉糜類制品400噸,預制菜食品400噸熟食加工項目”的方式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的創收。三是資金運營。村集體以資金入股的方式與企業合作,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建立企業帶動發展模式。

品牌效應,做大做強。大沖辣椒,是臨武縣的特色農產品,2021年4月被農業農村部公示為“2021年第一批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大沖村位于水東鎮的偏遠山區,是典型的小農經濟,沒有便利的交通,沒有企業扶持,常住人口少。該村堅持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特色產業,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業”的產業格局,搞活農村經濟,成立“臨武縣辣鄉食品有限公司”,注冊“湘大沖”商標,收購本村農戶種植的辣椒加工售賣。成立長竹園生態農業合作社等。將村民土地統一流轉給合作社,實現土地整合資源的高效利用,促進村集體經濟的增長。通過“公司+合作社+土地+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由公司育種后將良種廉價提供給大沖、西山、岳溪、上塘、柳坪、小城等村的農戶;向農戶提供技術服務;待辣椒成熟后保證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向農戶收購;利用非遺傳承的手工制作工藝對辣椒進行精深加工、售賣。通過“公司+合作社+土地+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采取民營占51%、村集體占49%的經營收益分配機制。

黨建引領,外引內聯。無論水東村、大沖村,還是西山村、小城村,成功發展壯大了集體經濟,實現了經濟可持續發展。在這過程中,村級黨組織、村干部的作用至關重要。水東鎮把建好支部、培育能人作為重要內容,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著力拓寬村黨組織書記對拓寬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思路,鼓勵大膽實踐,為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和內生動力。

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存在的問題

發展基礎薄弱。當前大多數村委經濟經濟來源僅是土地、山嶺、水庫等固定資產、資源承租,加上長期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分散經營,土地流轉也成為現代農業規模發展的制約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規模發展。除固定資產、資源承租收入外,大部分的村級集體經濟依賴于農業產業的發展,而農業產業大多投資周期長、見效慢、不可預見風險高,這也是制約發展的一大因素。

區域發展不平衡。以水東鎮為例,水東鎮由原“水東鄉”、“接龍鄉”、“大沖鄉”撤并而成,以“水東片區、接龍片區、大沖片區”區分管理塊,其中水東片區位于省道附近,有區位優勢,農業產業發展較好;接龍片區,煤炭資源、碳酸鈣資源豐富,但是由于暫未開發利用,片區經濟發展比較薄弱;大沖片區,偏遠山區,土地資源少,常住人口少,雖然有大沖辣椒、大沖西瓜這個本地名牌,沒有形成產業規模,抵御風險能力弱,受天氣、銷售渠道等因素影響,產出值較低。

村級債務壓力大。當前階段,地方經濟主要還是依賴“財政撥款”,維持運轉主要依靠上級轉移支付撥款,這種方式不可持續,特別是在經濟發展日益激烈的今天,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公益事業建設不斷增加,村級公共支出部分有增無減,財政撥款遠遠不夠,村級還是要投入一定量的配套資金和勞務,這就給一些本就收入較少的村級帶來了經濟壓力,使其難以維持正常運轉。

特產開發品種單一。旅游產品“大沖辣椒”雖有一定生產規模,其他土特產品的加工生產沒有成熟的流水線。盛產水果,但并無專門從事加工特色小水果的企業,市場銷路不好時,會出現水果掛在樹上爛進泥里的現象。旅游特產的開發和宣傳推介遠遠不足,有待整體包裝并擴大生產規模。

三、發展集體經濟的對策建議

堅持產業帶動。沒有產業,鄉村就吸引不了資源要素,也就留不住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其根本還是要靠發展鄉村產業,把產業更多地留在農村、把就業更多地留給農民。

小農經濟在人力、資金、技術、抵御自然災害能力等方面已經適應不了當前形勢,我們要從增加勞動力產出值、增加產品附加值方面著手,促進產業融合,把分散經營向集約化、產業化經營發展,把本地產業向專業化、精品化、特色化和新領域方向發展。將現代種養業、特色農業產業、鄉村休閑旅游業等立農、為農、興農的重點產業留在農村,夯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

協調區域發展。受區位影響、受地方經濟基礎等方面影響,有部分村集體自身“造血”功能確實較弱。要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聯結起來,不僅要做活產業鏈發展,形成規模效應,還要加強招商引資,謀求跨越發展,同時依托傳統產業,打造區域品牌。就拿水東鎮來說,大沖村成立大沖辣椒專業合作社以來,產品供不應求,其他村就可以發展大沖辣椒種植項目;水東村食品加工項目,水果、蔬菜、畜禽肉類都是原材料,而大沖片區的生姜、魔芋都是特色農產品,接龍片區斗水坪村、桃竹村有優質肉牛生產,以上既可以簽訂原材料供銷合作協議合作,也可以以資金入股共同參與到經營中獲取分紅壯大集體經濟。

充分發揮“領頭雁”作用。鄉村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不壯大,黨組織就沒有號召力、凝聚力和戰斗力。要把思想政治素質過硬的致富能手發展成黨員,將能干事、會干事、想干事的年輕同志充實到村級領導班子中來,發揮能人帶頭作用。強化村級領導班子發展集體經濟的技能培訓,提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能力,打造一支懂業務、有能力、愛“三農”的工作隊伍;有序選派、組織村級領導班子成員到經濟發達地區、集體經濟發展先進地區考察學習,拓寬發展視野,增強引領帶頭致富的本領。

摸清底數盤活資源。村干部在充分了解掌握本村資源現狀基礎上,指導村黨組織選準路子、邁好步子,最大限度盤活現有資源、資產和資金,充分利用閑置的土地、場地等資產,通過轉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把資產資源變成資本,解決貧困群眾就地就業,增加村集體收入,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作者肖湘奇系臨武縣委黨校教務室主任 ,曹啟強系臨武縣水東鎮黨委副書記; 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5年1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色成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业余性爱视频偷窥 |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噜噜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天堂色 | 亚洲第一影院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