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中央1號文件聚焦鄉村振興,時下鄉村振興已然成為各級黨委政府擺在第一優先位置的核心任務。要杜絕“調門高、落實少”的現象,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哪繕耍覀冞€須一如既往地堅持實事求是,從實處著手,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找準發展定位。定位如果找不準,使得力氣越大,在歧途上就走得越遠。就鄉村振興而言,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實際,每個村鎮有每個村鎮的特色,不管是歷史傳承的,還是后期新產生的,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謀篇布局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尊重這種合理性、珍惜這種多樣性,避免陷入千篇一律的同質化格局。也就是說,在頂層設計的環節,如果能在保護多樣性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精準定位,更加突出揚長避短,那就能幫助各個村鎮找到足以支撐一個地方的百姓幸福生活的適宜的發展模式,進而明確振興的著力點和方向,避免工作陷入盲目和被動。
二要突出主動服務。鄉村振興的主體是農民,如果完全放任他們被動適應市場規律的調節,必然會招致在生產經營上栽跟斗、受損失;如果完全由基層黨委政府大包大攬,又會滋生“等靠要”的懈怠思想,削弱農民自立自強的創業意識,背離鄉村振興的初衷。因此,基層黨委政府應當科學地主動服務:一要積極爭取涉農項目進駐,招徠龍頭企業介入,為鄉村振興找到領頭羊;二要發揮好黨員示范戶的輻射帶動功能,建立對口幫扶機制,以合作社或互助社的形式抱團闖市場,共同分擔和應對風險,為農民參與振興找到主心骨;三要加大對農民的教育引導,突出新型農民培養,開展經濟知識、法律知識、農技知識等專題培訓,建立“1+N”農業專家服務熱線,幫助農民做好參與鄉村振興的充分準備。
三要明確振興重點。農民的腰包鼓起來,不是鄉村振興的唯一目的。古人說,“倉廩實而知禮節”,產業興旺只是鄉村振興基礎性的一步。農村的環境是否還有臟亂差,是否還有陳規陋習,是否還有治理亂象,生活方式是否還僅停留在“土豪”的物質層面,這些都應該同步納入考量。因此,在推進鄉村振興的起步階段,我們就要樹立好問題導向,在深入調查梳理、摸清底情的基礎上,比對鄉村振興的目標,找準現時問題與既定目標之間的差距,突出振興重點分類擬定整改方案,分階段落實措施實施整改,以階段整改的成效推進各項工作向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不斷靠近。
四要強化工作保障。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其體量之大、難度之深、跨度之長,超過了任何一項農村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將是接下來改變農村現狀的一次歷史性變革。要確保這場變革不斷取得新的勝利,僅靠一個村、一個鄉鎮、一個地區單打獨斗是不行的,我們必須建立至上而下、分工明確的立體保障機制。對上而言,更多地是做好招商引資、項目儲備、扶持資金、政策保障和涉農人才庫建設,做好供應鏈環節的綜合保障工作;對鄉鎮而言,負責居中協調、初核把關、培訓組織、糾紛調解及整改督查,做好監督指導環節的工作;村組一級,做好基層發動、過程引導、問題整改、矛盾處置等運轉控制環節的工作。各個層面各司其責,形成上下順暢的聯動運行機制,唯有如此,才能取得鄉村振興在戰略層面的大的突破。
五要推動全面提升。俗話說,“農業穩、天下穩;農民安、天下安”。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鄉村振興應當并且必須首先告捷,這是決定黨和國家其他事業能否穩固的基礎。對于鄉鎮而言,鄉村振興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它就好比一個引擎、一個芯片,如果運轉得法,可以帶動很多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就像產業興旺不是鄉村振興的唯一目標一樣,鄉村振興也不是基層工作的唯一目標。因此,我們在料理基層“一針千線”的繁雜事務時,要進一步牢固樹立全局意識,緊緊抓住鄉村振興的有利契機,既要不折不扣地全力推進本體任務,更要巧妙地順勢借力,推動其他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唯有如此,我們的鄉村振興才能成為一項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偉大工程,才能作為基層工作上檔升位的核心源動力,幫助所有的老百姓不斷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基層組織的群眾滿意度持續穩步提升。
(作者單位: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水口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