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劉成晨:城鄉融合發展何以共融與共榮?

[ 作者:劉成晨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4-06-20 錄入:朱燁 ]

“城鄉關系”一直是“三農”研究的熱點議題之一,且在鄉村振興的語境下正朝著“新型工農”的方向在發展,這也是伴隨著城市化、工業化與現代化進程,體現出的一種“城市”(產業等)何以對待“鄉村”(居民等)的議題。

從目前全國發展城市的趨勢來看,“都市圈”已經越發成為策略之一。以長沙為例,“長株潭”即為一個典型。再以成都為例,也是如此。且成渝雙城經濟圈中的“重慶成為繼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之后,第6個獲批的國家級都市圈。”也即,種種跡象都在表明,如今的城市也在“抱團式”發展,而內核的很大一部分成色就是“如何把圈子做大”,進而把之前城市未覆蓋的城鄉土地與人口吸納進來,共同組成新的城市樣態。

繼而,在都市圈這樣一種新模式下,鄉村何以融入城市發展?還是像過去一樣嗎?例如,在農村種菜拖到城市里去賣,然后繼續居住在農村。抑或是,出讓土地給城市發展(在城市有需求的時候),而后農民得以一些補償。這種發展方式,依然是把城市與村民割裂的,甚至是“虹吸”的。村民的利益會受損,而城市也無以得到村民的人口紅利等。歸根到底,是“城市找農村要”的發展模式。

以賀雪峰教授為代表的學者們在2010年就提出了一個論斷——“新的城市剝削農村正在形成”,即——“第一代農民工從外面賺錢回村莊消費,使農村變得繁榮,并且生機勃勃。而第二代農民工則是將農業收入拿到城市消費,并不在村莊從事農業生產,他們的父母在農村耕作,并將維持溫飽以外的所有剩余拿給他們到城市消費(比如買房等)。這樣一來,在縣城買房的年輕人就不只是不贍養父母,而且通過代際剝削將父母從事農業生產所獲收入拿到城市消費。新的通過代際剝削而成的城市對農村的剝削便已成型。”此種說法不無道理,例如在婚嫁市場中,湖北某地級市,男方如果在城里有房且房貸未還清則不嫁。這就決定了代際剝削后的年輕人把資源不斷地供養城市,形成了“城市找農村拿”的城鄉關系。

當然,這樣的關系背后復雜因素還有很多,此處僅僅是以調查得到的一些樣態與景觀來說明上述所說的“新的城市剝削農村正在形成”。不僅如此,在1949年后城市索取農村的資源、物品、人力等還不少,但提供的回饋和保障卻不多。但城市為了自身越發向好向強的發展,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是“拉動”鄉村一起“共舞”,政策裹挾與資源吸納,帶來的結果依然是“單向度的代際剝削”。人口就是一個典型的指標,而其流動則一次次說明,城市不僅在“虹吸”,還在繼續“索取”,包括人口資源、土地資源等。尤其是以房地產、低水平的加工業或服務業,無論是購買還是務工,農村人在城里舉步維艱。但先前還是無以阻擋“鄉村凋敝論”。加之“去農文化”和“跳出農門”讓鄉村越發無人、無業。

是不是城市沒有意識要反哺農村?工業反哺農業?不是。現在我們已經實現了工業化,就要城市反哺農村,工業反哺農業。所以實行了幾百年、上千年的農業稅全部取消了,國家還為農民交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還有貧困戶補助,所有這些社會開支一概由中央財政負責。”而在近些年開展的脫貧攻堅戰略,更是此種之體現。2021年,“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這樣的反哺是對過去“索取”的一次重大補償,是城市發展未忘卻鄉村的重大體現。但內在邏輯,還是“拉動型發展”。為什么?比如免除農業稅,是以工業為基石,讓其承擔更多分量而減輕農民的負擔,即“拉了一把”。盡管如此,但農民的確得到利益。

其實,鄉村的發展,不能光靠“免”和“給”,還需要鄉村的內生式發展,尤其是在鄉村振興這一戰略繼續推動之下,發揮鄉村價值,完成鄉村轉型。

我們還需要清楚的是,鄉村是不能消失的,以日本為例,他們還曾經采取過“造村運動”,而且筆者在專著《半解鄉村》(上海三聯書店,2019年版)里面也多次提到——城市化不是消滅農村。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論斷,還在于鄉村有它自身的功能。從帕森斯的結構功能主義出發來看,如果鄉村這樣的子系統出現問題,則城市無以發展,如蔬菜、糧食這樣的生活物品誰來供應?所以無論是為了保障“糧食安全”還是“土地紅線”,城市不應該繼續“索取”,而是以現行的一些發展戰略來驅動它一起發展——鄉村振興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

在功能分化的前提下(這一點尤其重要),鄉村要發展產業,則城市需要供給資源和機會等。如此形成城鄉融合的新模式——“有邊界的彼此互嵌式發展”。什么意思?邊界在于城市不能無限制的擴張,而鄉村繼續保障它的功能發揮,哪怕是“土地兜底”。城市要發揮它的市場功能,鄉村則發揮它的供給能力,正如李小云教授所說:“如今,鄉村基礎設施改善,產業開始多元化,鄉村價值正在回歸,大美鄉村已具備吸引人的條件。如今,城市動能正在激發鄉村潛能,提升了鄉村在市場中創造財富的能力。”此處所提及的“激發”正是驅動之體現。

盡管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同等重要,且要實現并非一朝一日即可完成,背后也有曹錦清教授所說的“復雜性”,但城鄉二者之關系,理應理順,并呈現出城鄉等值化、差異化、均衡化的價值取向才為正確。正如著名城市學家劉易斯·芒福德所說的那樣:“城與鄉承載著同等重要的價值并需要有機結合在一起,在這方面,德國是成功的。”所以,以都市圈、城市化為抓手的新時代城鄉融合發展,務必是城市提供資源、市場、環境、條件、人才等多方面的幫助,“激發”或者“促進”鄉村一同發展。而不能“城市重,鄉村輕”,那樣我們會摔跤,走不遠。要善于打破長期以來的“城市優先”的思維慣性,讓鄉村價值復興與城市價值回歸。繼而培育出城鄉命運共同體。城鄉也要積極在“人、地、錢、技、業”等關鍵要素的配置上合作,城市應該利用優勢驅動鄉村發揮自身功能才能讓振興活化。

總之,正如雷剛教授所說的那樣:“要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有序流動,構建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價值共同體。”而這還需要在很多關鍵環節上進行改革,方能促進二者同頻發展,最終呈現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城市更向往”的美好圖景。如此,城鄉才能有機共融與彼此共榮。

 

(作者系重慶工商大學社會學西部研究基地研究員,重慶工商大學社會學系講師,澳門大學社會學博士;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3年第1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最新日本一区二区免费 | 亚洲综合成人AV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在线精品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AV | 亚洲国产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