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大的事,將改變中國未來百年發展歷史,居然沒有多少人有反應。
2016年9月19日,新華社電,北京市向社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根據該意見,北京將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戶口,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至此,全國陸續已有30個省份出臺文件取消農業戶口,除了西藏,其他省都取消了農業戶口。
重大歷史時刻來臨。2016年,中國基本取消了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的區分,取消農業戶口,是中國歷史上破天荒的大事,說明基于城鄉差別的饑荒時代基本告一段落。
目前仍然存在的農業戶口分為兩類:一是城市郊區、發達地區的農民為了土地溢價,刻意保留農民身份,二是實在貧困的人,如甘肅楊改蘭那樣的家庭,進城可能無法生存,需要土地提供最后的保障。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農業與非農業戶口已經失去了意義。
為這一歷史時刻鼓掌,身份枷鎖必須破除,否則一個身份奴隸社會不可能成為市場化的現代國家。
1958年1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毛澤東簽署一號主席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正式生效。第10條第2款規定:“公民由農村遷往城市,必須持有勞動部門的錄用證明,學校的錄取證明,或者城市戶口登記機關的準予遷入的證明,向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辦理遷出手續”。從此,城鄉二元體制確立。中國歷史上有編戶制度,但刻意歧視農村龐大人口的準編戶制度,這是第一次。
之所以實行嚴格的戶口制度,一是便于管理,二是糧食不足,三是集中所有資源建立大工業,以“趕英超美”。此后中國出現饑荒,昭示了戶籍制度產生的根本原因。
把公民人為劃分為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兩類,以禁止流動的方式解決生活必須品短缺頑疾,最嚴苛的時期,城市之間也無法流動,因為城市之間的糧食保障不同。人就像圖釘,被摁死在某個點,其野蠻與奴隸制可以一比。
普遍取消農業戶口,意味著城市戶口溢價整體上沒有明顯高于農村的優勢,在經濟發達地區、大城市郊區,城市戶口還不如農村戶口含金量高。對于高收入群體,戶口意義不大,從保障最低生活水準而言,城市中下崗低保戶情況不會比農村貧困戶好太多。
感謝市場化的發展,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過農村。根據國統局的數據,2011年,城鎮人口達69079萬人,鄉村人口達65656萬人,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2006年1月1日起廢止《農業稅條例》,從春秋時代開始實行了兩千多年的農業稅被取消。1949年后第一次,農村與城市的生存底線基本有可能持平。雖然從貧困保障線來看,農村情況仍不如城市。
農業戶口普遍取消后,中國的農業、土地、就業等市場將發生急劇變化。
宅基地、承包地將成為歷史名詞,目前仍然是農業戶口的人雖然手握宅基地、承包地,你的下一代已經不是農民,不可能通過重新分配的方法分到宅基地與承包地。如果把土地贈予給下一代,可能會產生贈予稅的問題;如果作為遺產傳承下去,意味著土地私有化,這不符合中國土地國家所有的國情。
請注意,目前擁有土地的人手中的承包權將隨著生命的終結而終結,基于農民身份的土地無償使用權就此徹底終結,未來將產生土地國家所有背景下的土地交易、流轉市場,地方政府手中的土地將增加,小農經濟結束,農莊時代、農場時代即將開啟。
根據《經濟日報》9月20日的報道,目前,全國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承包地流轉出去,每年新增流轉面積4000多萬畝,涉及數以百萬計的承包農戶。許多地方建立了多種形式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和服務平臺,截至2015年底,全國已有1231個縣(市)、17826個鄉鎮建立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覆蓋了全國約43%的縣級行政區劃單位,以后就是土地使用權的市場交易,決定土地價格。僅僅宅基地這一塊,就將產生萬畝以上的增量土地。
城市群會展現不同特色。
未來土地容納不了6億以上的農村居民,根據美國的農民比例,中國僅需要保留2億不到的農民。按照日本政府去年11月27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日本農業從業人員數量過去5年減少了近20%,總數已降至209萬人。日本人口數量在1.26億左右,比例在1.66%左右,中國如果15億人口,中國最多1億農民就能解決糧食生產的問題。
目前居住在農村的人口將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流入城鎮,由于超大城市嚴格限制人口,會造成城市圈擴張、大城市周邊的衛星城與中等城市進一步擴張,這對于目前的地級市與昆山、燕郊、濟南這樣的城市非常有利。
雖然很殘酷,但是很真實,北京、上海的高房價趕走了以低收入群體為主的暫住人口,而沉淀了擁有固定工作、有納稅能力、能夠承擔高昂生活成本的常住人口,這些人口通過積分制逐步進入大城市,北京擁有房產的土著居民分享到了發展紅利。
中國將形成圈層化的社會,政府有意打破階層之間的凝固,真正能夠上升到新一階梯的人數不會太多。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葉檀財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