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斗孤兒”在籠中表演的視頻在網絡上仍然散發著熱度,眾網友還記得格斗孤兒被送回老家時流淚滿面,也記得他們“不格斗就只能回家吃洋芋”的無助,關注著他們的現狀。
9月5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巡視員王岱在上午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回應了“涼山格斗孤兒事件”。他表示“組織貧困家庭的孩子和孤兒來從事這項工作,存在社會道德問題,容易引起一些其他機構的效仿,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并會對這些孩子提供幫助,“對確實喜歡格斗的這些孩子,專門安排他們進入一些特長學校學習,這些學校有專門的格斗興趣小組,或者相關體育訓練項目。”
當前,脫貧攻堅進入關鍵階段,任務的艱巨性不言而喻,如今的“格斗孤兒”再將教育扶貧擺在了眾人面前。
教育扶貧需實現義務教育全覆蓋。“格斗孤兒”事件充分暴露出政府機構未能精準識別適齡貧困戶子女的問題。要真正做到不留“死角”,需將實際情況摸得清清楚楚。針對有多少適齡貧困戶子女,各自困難情況,精準招生,精準資助,確保每一名適齡貧困戶子女都有學可上,有書可讀。
教育扶貧還需充分發揮民間力量。政府的扶持是脫貧攻堅的主要力量,充分調動民間力量能更快取得脫貧攻堅戰役的全面勝利。這就要求政府以輸血式扶貧,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調動并發揮當地各種力量的效能,形成巨大合力,共同解決問題。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