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有農家書屋58.7萬家,十年來向廣大農村配送圖書突破11億冊。12月18日在沈陽召開的農家書屋全面建設十周年經驗交流會上了解到,農家書屋像一座超大“圖書館”直接開到農民家門口,為6億多農民解決了看書難、看報難問題。(12月18日 新華社)
近年來,隨著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各地政府都加大了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推進鄉鎮文化站、農村文化廣場、農家書屋、體育健身工程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設,促進了農村良好文明新風的形成。農家書屋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成為了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新平臺,成為了群眾讀書學習、陶冶情操的精神樂園。
黨的十九大報告系統概括了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的總要求,為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提供了遵循和指南,對我國三農問題的解決提出了指向,即鄉村振興戰略。然而,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之一就是實現鄉風文明,就是要充分發揮知識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于是,遍布鄉村角落“農家書屋”,宛若一盞盞智慧的明燈,照亮了廣袤的農村精神家園,不僅給廣袤的農村注入文化活力和生機,也成為了實現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農家書屋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知識加油站”。鄉村振興戰略,亟需提高農民學習意識和文化素質。農家書屋把種類眾多、內容實用、質量優良的圖書、影像制品和報刊送到農民群眾的家門口,切實解決了廣大農民群眾讀書看報難問題,同時,農家書屋建在村級組織陣地,農民群眾在農家書屋傾聽到了黨的聲音,學習了解到了國家政策法規,增加了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農家書屋的建設,讓大多數農民“走下賭桌、走上書桌”,涌現出一大批學習型農民及“土專家”。可以說,農家書屋是宣傳黨的惠農富農政策的有效“窗口”,是武裝群眾思想,推動鄉村振興的“知識加油站”。
農家書屋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技術推廣站”。通過農家書屋,村民查閱農業、科技書籍,為農業生產“求經問寶”,或是有針對性的進行“充電”,真正實現“授人以漁”。同時,農家書屋還開展專題培訓,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請專業戶、致富能手給村民傳授經驗,聘請專家舉辦農業技術、打工技能、維權知識等實用技術的培訓。如此,農家書屋不僅讓農民群眾增長了知識、吸取了致富“真經”,還為實現鄉村振興培養了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