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對夫妻開了一個小酒店。由于他們老老實實經營價廉物美,頗受顧客稱贊,生意十分興隆。
有一天,丈夫出外采辦,妻子忽然靈機一動,偷偷地在酒里摻了水,多賣了5元錢。晚上丈夫歸來,妻子得意地把自己的“秘訣”告訴丈夫。誰知丈夫一聽,痛心地抱頭大哭,“唉!你把我們最值錢的東西——信譽,只5元就賣掉了。”果然,從此他們的生意一蹶不振,終于徹底破產。
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一旦社會公德的大堤崩潰,后果不堪設想。同樣道理,經濟生活中,企業與企業之間,一旦經濟信譽的大堤崩潰,后果也不堪設想。據相關統計,2015年全國合同糾紛占經濟案件的90%以上,合同履行率不足70%,不合格合同金額近百億元。一些企業只顧眼前利益,做一錘子買賣,互相拖欠“三角債”,致使一些講信譽的企業也無法生存。
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也是協作經濟。競爭和協作都離不開講信譽,失去信譽,就沒有協作關系,也就無競爭力可言。一些西方學者和企業界人士提出以“社會市場營銷觀念”為指導的營銷思想,即全面考慮企業自身利益、消費者的需要和社會利益3個方面的因素,把它們統一起來。而且把只考慮企業眼前利益,不顧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經營思想稱之為“市場營銷近視癥”,等于自殺。信譽和企業形象、市場競爭力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信譽差,形象不好,產品無銷路,豈不是自我毀損。
信譽道德是企業的生命,企業信譽好可以走天下,企業信譽不好寸步難行。信譽不僅是企業正當經營所必須遵守的一種準則,也是自我樹立的一種形象,是企業一種文化,是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
作者地址:遼寧省撫順市新撫區南花園街道湖邊社區1委16組53棟2單303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