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在北京舉辦第十二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出席論壇并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著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發現和樹立各類先進典型,推動形成群星燦爛與七星共明的先進群體格局,著力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人民日報9月20日)
面對世界范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新態勢,面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對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良好的社會公德是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精神面貌好、社會風氣正、社會風尚淳的重要標志。在筆者看來,我們應該從價值觀和社會導向上,逐漸扭轉社會風氣。很難想像,一個“結果導向”價值觀驅動的社會,一個崇尚“成王敗寇”理論的人群,會培養出合理的,擁有社會公共道德的正常社會人群。當全社會因為急功近利而躁動的時候,社會道德自然而然的開始變壞。因為,要醫治我們生病的社會道德,還要改變我們現在這種全民逐利的價值取向。只有放棄逐利的價值觀,才能夠重塑社會道德風氣。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社會道德也不會在一朝一夕中就崩塌。面對觸目驚心的道德崩壞,每個人都在追尋原因:精英責怪民眾無德,民眾怨憤精英無良。每個人都在急不可耐地找尋可供批判的標靶,好讓自己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推卸掉自身責任,才能與己無關。其實,這不過是把頭埋在沙里的鴕鳥心態罷了,在社會的運轉中,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也不存在一個可以讓人“不知魏晉”的世外桃源。唯有人人都參與到道德建設之中,和諧社會才不會是一個虛渺的幻想。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參與、去踐行。風潮洶涌,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需策馬揚鞭。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風尚,我們的黨風正,干部作風正,就能推動全社會的民風正,我們的民族就能夠在思想道德建設上,站在時代前列,引領社會風尚,推動時代進步。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積極進取,勇挑重擔,敢于爭先,樂于奉獻,一點一滴都要從自身做起,為構建風清氣正的和諧社會譜寫光輝的樂章。
作者地址:四川省綿陽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