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5年,農業部在部分具備條件的縣(市、區)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多個試點地區進行了深入探索。經過兩年時間,試點的成效和經驗如何?試點的模式能否被復制推廣?讓我們一起走進試點縣之一的黑龍江省樺南縣去看一看。
一年一季收獲的東北糧農算收入的方式很簡單:賣完糧的收入減去投入就是純利,而黑龍江省樺南縣梨樹鄉大勝村的15戶稻農卻有更簡單的算法:每股分紅乘上自己的股數,就是一年的純收入。之所以能這么簡單地計算,是因為他們把承包地折價入股到了樺南圣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土地經營權變成了股權,自己又多了一個當下很“時髦”的身份——股東。
1 農戶和企業利潤分配清晰明了
2015年,樺南縣被農業部列入“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縣,梨樹鄉大勝村的15戶稻農首先參與了改革。樺南縣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農業公司的模式開始了試點,決定“農戶以土地經營權直接入股樺南圣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發展有機鴨稻生產”作為試點主要內容,股東成員是梨樹鄉大勝村15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的農民和樺南圣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有機鴨稻種植、加工、銷售。
樺南圣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股權由企業和農戶兩部分構成,農民作為股東以1200畝土地經營權入股,入股的土地按照縣土地流轉評估機構做出的土地價值評估報告,每公頃土地作價1.09萬元/年,折合727元/畝/年,到二輪承包結束為止,剩余期限還有11年,1200畝土地總計960萬元作為公司的入股本金,占共同投資比例49%。樺南圣杰農業發展科技有限公司投入資金1000萬元,占共同投資的51%。這部分投資主要用于生產經營所需資金。公司采取“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營模式,帶動入股農戶發展有機鴨稻種植、加工、銷售,讓股東有機大米全產業鏈的效益。
樺南圣田農業發展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股東大會確立了公司的具體分配制度,利潤分配方案很清晰。一是確定公司利潤。將公司全年總產值減去所有費用,再減去上繳稅金作為公司稅后總利潤。二是提取公積金和風險基金。預留稅后利潤的10%作為公積金,用于作為土地治理、購置農機具、對上爭取項目等擴大再生產的專項資金;預留稅后總利潤的10%作為風險基金,用于作為入股風險防范的專用資金。三是剩余按股分配。公司年總利潤的80%作為經營效益為股東分紅,無論公司持股人還是入股農民均按股權占有數量進行分紅。
2 吃下定心丸 風險防范機制確保各方利益
對于農民來說,土地是他們的根本。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公司的15戶農民,入股之前最擔心的就是交出土地經營權,一旦經營不善,會不會有失地的風險?最基本的利益如何保障?保證自己不失地是他們將土地經營權入股公司的最大前提。
為了打消農民的顧慮,更好地引導試點工作順利進行,樺南縣從五個方面建立了土地經營權入股的風險防范機制,確保入股農民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建立入股公司承諾制,降低農民入股風險。入股公司向入股農民承諾,堅決不用入股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不做“非糧化”經營。如企業破產清算時,入股農民的土地經營權不進入破產清算環節,公司投資首先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并寫入公司成立章程,避免農民失地風險。這對15戶農民來說,是一顆最大的“定心丸”。
繳納種植業保險降低生產風險。為參股的1200畝土地購買中國人民財險、陽光互助保險等保險產品,保證水稻種植過程中遇到災年時,降低農民生產風險,保險金計入公司生產成本。
預留風險基金降低經營風險。公司稅后總利潤的10%作為風險基金,用于作為入股風險專用基金,如公司發生任何市場經營的風險,用歷年積累的風險基金作為補償。
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破解農民失地風險。由政府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每年對公司生產經營做出風險評估報告,一經發現公司經營不善,為避免風險擴大,企業召開股東大會決定是否繼續運營生產,如入股公司執意繼續經營,農民失地風險由入股企業負擔。
嚴格財務管理制度,做到財務透明化。財務制度要嚴格遵守公司章程,公司必須聘請專業會計管理公司財務,實行財務全透明、監管全過程,公司每年年終通過股東大會或微信平臺,向全體股東公布財務收支報告,對財務狀況有異議的可隨時查詢公司賬目。
3 成效已初顯 入股農戶多環節收益
2016年,樺南圣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收入讓周邊農民羨慕,1200畝入股土地水稻總產量630噸,加工大米422噸,總銷售收入591萬元,扣除全部生產成本和費用115萬元、10%的風險金和10%的公積金95.2萬元后,凈利潤為380.8萬元,其中公司占51%,取得194.2萬元利潤。農民參股占49%,1200畝土地獲凈利潤186.6萬元,每畝地分紅1555元,每畝比流轉土地經營權多收入855元。
樺南圣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土地經營權入股,讓農民變股民,以股連心、連責、連利,讓15名農民股東吃下了“定心丸”。公司通過土地經營權入股保證了土地的長期穩定性,在經營過程中也省去了很多環節,為產品品質保證、品牌打造起到了促進作用。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有機食品附加值的提升,入股的農民將獲得更多的收益。根據農民的需求,市場的擴大,股東大會決議計劃2018年增加15名股東,總體規??刂圃?000畝以內。爭取3年內股東人數達到100人,總體規模超過1萬畝。
樺南圣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企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嘗試得到了樺南縣政府的肯定,認為通過土地經營權入股農業企業有效推動了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創新,推動分散農戶的土地經營權向農業企業流轉,實現了適度規?;洜I。將農民土地經營權折價入股,農民變股民,在農民和企業之間建立了一種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實行公司化管理,探索出了農村土地入股流轉的有效路徑,有效保障了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利益,為農民穩定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土地折價入股企業,改變了原有的生產經營方式,農業生產者由原來單一的糧食銷售取得收益,發展到現在的分享土地溢價增值、土地治理增值、工資性收入、規模配套機械化社會化服務節本增效和企業加工銷售產生的紅利。同時,土地經營權入股試點的開展將更多的剩余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轉移到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上,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增加了農民收入。
樺南縣政府表示,將不斷借鑒外地的先進經驗,推廣目前形成的土地經營權入股模式,探索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讓入股農戶產業化經營帶來的各項收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7-08-0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