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1日,湖南師范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鄉村振興藍皮書:湖南鄉村振興報告(2023)》。
藍皮書指出,近年來,湖南充分發揮種業和農機優勢,把農業科技創新擺在突出重要位置,著力打造種業創新高地和智慧智能農機產業鏈發展高地,推動湖南農業高質量發展。
1.打造種業創新高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種源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必須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湖南大力開展科技攻關,發展種業產業,奮力打造有核心競爭力的種業科技創新高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種業安全貢獻湖南力量。一是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湖南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是良種的天然篩選場;全省擁有水稻院士、魚院士、油菜院士、養豬院士、辣椒院士、茶院士、果樹院士等8名院士,在全國各省份中排名第二,在多個領域育種技術居世界或國內領先地位;有豐富的種質資源,水稻、辣椒等種質資源庫全國排名靠前。為全面摸清全省種質資源家底、實現資源安全共享,由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承建的“湖南省農業種質資源創新數據庫”正在加緊建設。二是推進岳麓山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建設。湖南有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等一批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擁有農業相關國家及省部級創新平臺39個,其中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國家育種中心或改良分中心,尤其是瞄準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的岳麓山實驗室、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加快建設,將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優勢。建有水稻、蔬菜、玉米、微生物等15大品種創新中心,既涵蓋湖南特色優勢種業,又通盤考慮國家重大需求。實驗室的總體定位為國家生物育種科學研究高地,面向動物、植物、微生物3大種業,建設國內頂尖、世界一流種業實驗室。三是強化種業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湖南不斷做大做強種業企業,加快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產業體系,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企業。擁有隆平高科等一批規模種業企業,產業基礎雄厚,7家企業入選國家種業企業陣營,隆平高科綜合實力居全國第1位、全球第8位。四是多次開展重大良種攻關。制定出臺湖南省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案,聚焦水稻、油菜、生豬、辣椒等核心種源開展科技攻關。如超級稻雙季畝產攻關不斷刷新紀錄,利用分子育種技術改良后的超級雜交稻品種既抗病,又保留了高產等原有優良特性;低鎘水稻品種選育也取得突破,在34個縣市區進行試驗示范,可望大面積推廣。高效運營南繁科研育種園,認定國家級制種大縣8個,數量居全國首位,省南繁科研育種園建設進度、規模均居全國第一,高標準打造一批良繁基地。
2.打造智慧智能農機產業鏈發展高地
湖南近年來出臺了打造智慧智能農機產業鏈發展高地等多個政策,推廣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全方位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一是加強智慧智能農業裝備研發制造。尤其是推動研發制造丘陵山區的適用農機,逐漸在糧油機收減損、再生稻收獲等特色機具研發上取得新突破,推動中小型農機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近年來,湖南在農機領域通過校企合作獲得發明專利7項、創新型實用專利200余項,目前還在研發水果采摘平臺、兩行棉花收獲機、智能化循環養魚等30多種丘陵山區先進適用機具。組建了湖南智能農機創新研發中心,省財政連續兩年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省內農機企業創新研發,形成輕量化智能通用動力底盤等20種研發成果。實施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雙試點”,啟動實施“北斗+無人機”數字農業應用試點,全省水稻綜合機械化水平提升1.82個百分點。如長沙市望城區采用物聯網等新技術,遠程控制農場設施的智能化作業,實現生產環節自動化全覆蓋。二是加強規模企業培育,推動規模以上農機企業由2014年的107家增加到2021年的150家,占農機企業的比例由不到14%增長到32.6%。全省經工商登記注冊的農機合作社達6103家,服務水稻面積占比超50%,其中省財政扶持建設現代農機合作社3263家、示范社703家、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75家,數量均居全國前列。2021年,全省農機總動力為6676.4萬千瓦,穩居全國前六位。三是開展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全省構建起水稻、生豬、油菜、水果、蔬菜、茶葉、水產、草食動物、中藥材、旱糧、棉花、家禽12個產業技術體系,每一個產業初步形成由農業院士領銜的創新團隊,體系專家達到176人,每個產業全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有一名崗位專家,每個產業的主產區域有一個試驗站,2022年12個體系共選育(引進)品種100多個,集成綠色高效種養技術178項,制定生產技術規程、標準206項,有力支撐了特色產業發展。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組建了122支科技專家服務團,實現科技專家服務團對所有縣市區全覆蓋、科技特派員對所有脫貧村全覆蓋,2022年全省科技專家服務團共服務企業和合作社1.26萬家,培訓人員93萬余人次,推廣新技術2698項、引進新品種2131個,帶動了33.4萬農戶增收。繼續實施農技特崗招生計劃,建好用好基層農技推廣隊伍。
(中國鄉村發現轉自:學習強國)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