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農業供給側改革任重道遠

[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5-31 錄入:吳玲香 ]

一場全國性的波及大多數農副產品價格的下跌趨勢一直在進行著,目前還看不到企穩的征兆。5月26日,搜豬網數據顯示,全國瘦肉型豬出欄均價6.77元/斤,較去年同期10.46元/斤下跌3.69元/斤,創下24個月以來新低。雞蛋價格更讓養殖戶叫苦不迭,雞蛋價格在2014年時達到最高峰,每斤6.5元,現在已跌落至2.05元/斤,跌幅達7成,創下幾十年來的新低。

不僅僅是養殖業遭受重創,蔬菜的跌幅也遠超想象。農業部監測數據顯示,當前全國冬瓜價格同比跌幅超過70%,大蔥、洋白菜價格同比跌幅超過50%。從六大類蔬菜價格波動情況看,葉類菜、根類菜、花類菜同比下跌超30%;果類菜次之,跌幅超20%;莖類菜略跌,跌幅在5%以內。根類菜中的白蘿卜、胡蘿卜,葉類菜中的大白菜、芹菜,莖類菜中的蔥頭,價格同比跌幅超40%。

自年初以來的食品價格下跌已經影響到了CPI。3月份CPI環比下降0.3%,主要原因就是食品價格下降較多,食品價格環比下降1.9%。從同比看,食品價格同比下降4.4%。其中,鮮菜價格同比下降27.9%,影響CPI同比下降0.95個百分點。到了4月份,食品價格受鮮菜和豬肉等價格繼續下降的影響環比下降0.6%;從同比看,食品價格下降3.5%,其中,鮮菜價格下降21.6%,蛋、豬肉、禽肉價格分別下降11.4%、8.1%和2.7%。

長期存在的蛛網效應,是食品價格下跌的重要原因。中國養殖業與種植業大多為“散戶”,生產由價格引導,這就會產生一種周期性的供求關系的波動,并反映在價格方面。比如,當一種農產品供應較少引起價格上升之后,就會吸引大量農戶進入生產,緊接著就會出現供大于求、價格下跌。價格下跌又會導致供應減少,從而出現周期性的波動。如果把不斷波動的價格與產量用坐標圖表現出來的話,就像一張蜘蛛網。

在農業時代的中國,這種“蛛網效應”會導致“谷賤傷農”,因為需求缺乏彈性,當供給端豐收時,因為價格下跌,農民的收入反而減少。中國現在已經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既有引領世界的互聯網經濟以及高鐵網絡,又是全球產業鏈的重要節點,但我們的農業卻仍然具有非常多的傳統特征。

作為第一產業,農業產出較少,在GDP總量和增量方面比重不大,各地政府往往沒有足夠重視。對于很多農民來說,進城打工是主要收入來源,農業收入的波動影響較小。因此,農業實際上處于一個邊緣化的地位,并未在政府或資本的帶領下進入到現代的生產與市場網絡,大部分還屬于“小農經濟”的范疇,很容易出現過山車式的波動。

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農業是宏觀經濟穩定的基礎,如果農產品價格大起大落,不僅會傷害到農民,也會對CPI、利率以及城市人口的生活構成沖擊,進而影響工業與服務業。因此,一個穩定的、現代的農業生產體系是中國經濟穩定以及經濟現代化的前提。增加農民收入,穩定他們的生產積極性,是中國農業政策的一個核心目標。應該說,我們執行得還遠遠不夠。

中國農業領域供給側需要徹底改革。不管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大部分處于廣闊的農村地區,過去很難將這些散落各地的農民生產信息統計起來,并將它們組織起來。但是,在移動互聯時代,每個農民手里都有手機,完全有基礎、有能力將他們組織起來。首先要確定的是,中國農村基層干部數量龐大,政府可以主動參與農民合作組織建設,或者允許農民與企業自己建立農業專業合作社組織。

農業供給側改革必須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一方面通過信息互聯互通穩定生產規模,防止價格和生產大起大落,受“蛛網效應”傷害。另一方面,農業生產的組織程度提高后,可以降低流通成本,并增強與銷售端的議價能力。目前中國農產品收購價格與市場銷售價格之間的差距過大,主要是流通和銷售成本過高,農民不能在農產品漲價中受益太多。從這些角度看,農業生產利潤不多,但又要承擔很高的風險。這種狀態會讓農業生產的質量越來越差,越來越不穩定,也越來越缺乏可持續性,現在到了該重視的時候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人妇99 | 日韩精品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 色花午夜福利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