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會”于3月19-21日在北京舉行,出席會議的有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商務部部長高虎城等。
在“提速新型城鎮化”分論壇上,住建部副部長倪虹表示,新型城鎮化需要做好三個轉變:一是從注重量變轉向注重自身;二是從注重紅利轉向保障福利;三是從注重城市的競爭,轉向城市的競合。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大的引擎。那么,提速新型城鎮化,著力點在城市,關鍵點在城市,把城市發展好了,把城市的工作做好了,農業轉移人口才可能愿意留下來,才能夠進得來,留得住,才能真正的涌入城市。做好新型城鎮化這篇大文章,核心和重點是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創新城市發展理念。我想今天我的發言有這么三個觀點。就是要把握好城市發展規律,需要創新城市發展理念,實現三個轉變:
一個是從注重量變轉向注重自身。過去在生產力落后的時候,物質短缺的情況下,我們更多的將城市發展重點放在了量的累積和速度的提升上,無論是城市的規模,硬件設施還是說各類服務,都是如此。這符合當時的實際,但是城市發展到當今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已不再是有沒有,夠不夠,而是好不好,優不優的問題。這就需要從質上實現一次飛躍,樹立精明增長,進口城市的理念,盤活存量,限制總量,做優增量,提高質量。如果城市發展的品質和質量跟不上,城市的吸引力會大大的減弱,影響城鎮化的進程。
二是從注重紅利轉向保障福利。城鎮化堅持以人為核心,著力解決好轉移人口的問題。如果這些人就業的時候在城市,失業的時候回去了,健康的時候來到城市,生病又回去了,年輕的時候在城市,老了又回去了,這就等于說把紅利留給了城市,把成本攤在了農村。這就需要正確的認識和把握紅利和福利的關系。福利看起來是成本,實際上是潛在的紅利,也只有解決好農民工在城鎮的福利才能夠真正享受城鎮化帶來的紅利,否則城鎮化不可持續,三農問題也不可能根本的解決。
三是從注重城市的競爭,轉向城市的競合。競合不是不需要競爭,而是在競爭中有合作,在合作中求共贏,是更高層次的競爭,是競爭的升級版。
從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來看,實現競合一般有兩個路徑,一個是通過深度的融合做大做強,另外一個是通過強強合作,實現共贏,當今世界以城市群為主體的時代。這實際上是競合的一個體現,城市群,不僅中心城市要發展,周邊城市也要發展,也只有加快完善周邊城市的設施和公共服務,推動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將周邊城市發展起來,才能夠發揮中心城市的服務作用,才能夠使整個區域的人口,產業、等資源合理流動,并通過優化配置,整合比較優勢,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集聚效應。
總之城市發展的理念,涉及到利益關系合力及格局的深層次調整,轉起來并不容易,有的時候甚至要經歷痛苦的過程,但是看到的是也只有思想的解放,觀念的轉變,正確認識和把握城市規律,才能充分發揮城市火車頭的作用,才能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真正的提出新型城鎮化。
內容來源于國家新華網、鳳凰財經等網站,經中國城市規劃網編輯,文字有刪節。
(作者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城市規劃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