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陳翔宇 李燕凌:小農戶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研究

[ 作者:陳翔宇?李燕凌?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2-04-21 錄入:王惠敏 ]

——基于衡陽縣的典型調研

摘要:本文基于湖南衡陽縣三湖鎮、金溪鎮小農戶的問卷調研,分析了小農戶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現實需求,并選取家庭人力資本、經濟資本、社會資本、自然資本、小農戶個體特征5個方面的自變量和產前服務、產中服務、產后服務、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災害應急6個類型服務的因變量,構建了6個LOGISTIC模型,對小農戶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據此提出了如何加大小農戶社會化服務供給,精準滿足小農戶需求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農業社會化服務;小農戶;服務需求

1.研究緣起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農民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1],不僅明確了中國農業發展當下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而且明確了中國農業發展未來的方向與任務。據農業部統計,2016年中國有近2.6億戶農戶的經營規模在50畝以下,占全國農戶總數的97%左右,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82%左右,戶均耕地面積5畝左右;以此測算,未來30年綜合考慮土地流轉加快的趨勢和新型城鎮化對農村勞動力的吸納作用,中國農村土地流轉面積的年均增速有望達到3%-4%,到2050年50畝以下的小農戶仍將有1億戶左右,經營的耕地面積比重約為50%。[2]因此,中辦、國辦公開發布的《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進一步明確,“當前和今后很長一個時期,小農戶家庭經營將是我國農業的主要經營方式”,在鼓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同時,必須健全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促進傳統小農戶向現代小農戶轉變。[3]那么,推動農業向專業分工的社會化服務轉變,就成為實現小農戶與農業現代化有效銜接的必然選擇。

2.研究回顧

關于什么是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農業,早在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就首次明確:“家庭經營再加上社會化服務”[4]。作為人多地少的全球人口大國,“人均一畝三分、戶均不過十畝”,大國小農是中國難以改變的國情,也就決定了農業的基本經營方式。陳文勝認為,受到西方經濟學和斯大林模式的影響,就認為小農戶農業是落后的生產方式,大力推進耕地面積規模化的大農業,“為此耗費了大量的政策與財政資源,可始終未能實現政策的預期”。[5]姚洋認為,要重新審視小農對中國發展的歷史作用,由于“無剝奪的積累”的優勢形成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化、城鎮化的低成本發展優勢,避免了西方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那種貧民窟大規模出現的現象[6]。韓長賦認為,小農戶大量且長期存在是中國與一般農業發達國家的一大區別,要實現農業和農民問題的共同解決,必須要將小農戶納入現代農業發展的共同軌道[7]。舒爾茨提出了“理性小農”論,認為傳統小農作為“經濟人”已經達到要素均衡的狀態,小農和資本主義企業家具有同樣的經濟理性,在現有的條件下已最大限度運用了其能掌握的所有生產要素,因而改造傳統農業的關鍵不是規模問題,規模的變化并不是經濟增長的源泉,關鍵是引入現代要素,其中依賴技術的變化而使用新要素是關鍵中的關鍵。[8]劉守英認為,“以服務規模化促進農業現代化”,既提高服務主體的盈利性,又使農業經營者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形成生產主體與服務主體之間的共贏,是中國農業轉型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方向[9]。孫新華認為,無論是湖北的“按戶連片”耕種模式、江蘇的“聯耕聯種”模式,抑或是山東的“土地托管”模式、重慶梁平的“五種典型”模式,都是強調在不進行土地流轉的基礎上如何將農戶組織起來與規?;姆者M行對接[10],進而將小農戶帶入現代農業發展的軌道。

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從現實來看,中國2億多個小農戶是中國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最廣大主體和最基本力量,更是最大的約束和主攻方向。[11]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小農戶第一次作為肯定性而非作為落后的否定性寫進黨的文獻,提出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小農戶的農業現代化,是對中國農業發展規律認識的歷史轉軌和準確把握,回歸到了中國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12]本文基于對農業社會化服務進行實證研究,并通過定量分析法研究小農戶對于農業社會化服務接受意愿的影響因素,以建立計量模型對小農戶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基于分析結果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3.小農戶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需求分析

本文研究所用數據來源于2019年10月至11月間對衡陽縣金溪鎮、三湖鎮的實地調研,其中三湖鎮主要種植水稻,金溪鎮則以竹木產業最為知名。調查的內容主要有四個部分,分別為農戶的個人基本情況、家庭基本情況、生產經營情況以及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認知和需求,目的在于了解目前農戶生產經營的現狀,其中面臨哪些困難和問題,以及包括政府、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在內的各主體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是否能夠幫助解決。據此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在金溪、三湖兩鎮分別發放問卷80、120份,因三湖鎮主要種植作物為水稻,且為衡陽縣雙季稻種植的示范基地,與主要種植竹木的金溪鎮相比,小農戶需求的代表性較強,因此對三湖鎮發放較多問卷。最終回收問卷186份,去除無效問卷,最終的有效問卷數量是160份。在160位受訪者當中,具有初中學歷的受訪者數量占比最高為66.875%,小學學歷占比18.125%;受訪戶主皆為小農戶,耕地規模小,其面積在0.8至40畝不等,其中71.875%的小農戶耕地面積在0.5區間,土地細碎化程度較高,小農戶土地塊數集中分布在3—8塊區間,占比72.5%,其中以4塊居多,占比20.625%,個別農戶土地分散數量高達48塊。有關小農戶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需求如下:

(1)小農戶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認知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在討論小農戶其認知的時候,需要清楚小農戶具體在哪一項服務方面存在需求,并且在實際調研中,小農戶基本上表示不了解,因此本文以“在農業生產經營中是否需要技術指導”作為反映小農戶對農業社會化服務認知情況的指標。

在調研問卷中,60%的小農戶表示其在農業生產經營中需要技術指導,需要技術指導意味著需要社會化服務的干預,有無償的形式也有有償的形式。小農戶在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認知度并不低。

(2)小農戶對綜合性社會化服務需求

在綜合性農業社會化服務方面,小農戶最需要的服務從高到低分別是災害應急(占比79.375%)、提供技術信息(75%)、提供價格信息(68.125%)、提供氣象信息(61.815%)、提供政策法律信息(47.5%)、提供信用等級證明(37.5%)、組織農戶集體打工(20.625%)、提供信用(貸款)擔保(17.5%)、介紹貸款渠道(10%)、組織農戶集體貸款(7.5%),這些是小農戶急需的綜合性農業社會化服務。主要集中在災害應急和信息服務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小農戶愿意接受有償服務的意愿基本為0。

(3)種植戶對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情況分析

根據農業生產到銷售的不同過程,將農業社會化服務拆分為20項不同的環節,對于種植戶而言,需求最高到低依次是購買良種(94.96%)、購買化肥(83.45%)、水利設施(77.7%)、購買農藥(72.66%)、收購與銷售(65.47%)、灌溉(61.15%)、機耕(59.71%)、大宗農作物收割(54.68%)、運輸(51.8%)、大宗農作物脫粒(49.64%)、農機修理(48.92%)、加工(47.48%)、儲存(46.04%)、包裝(42.45%)、租用農機(31.65%)、打藥(28.78%)、購買農機(26.62%)、采摘(25.18%)、施肥(23.74%)、播種(20.14%),其中需求量最高的是生產資料相關和水利設施的服務,購買農藥、化肥、種子等三項服務的需求在種植戶中的占比均在72%以上,其中購買良種的需求達到了94%,但小農戶接受生產資料有償服務的意愿較低,最高不超過21%,愿意接受水利設施有償服務的意愿同樣較低約為9%。在農作物收割、農機修理以及加工這三項服務方面,小農戶的需求較高,占比分別為54.68%、48.92%、47.48%,且從人數上來看,愿意接受有償服務的人數最多,其占比分別為68.42%、76.47%、78.79%,從比例上看,小農戶接受有償服務的意愿最高的是加工、農機修理、包裝、儲存四項,占比在70%-80%之間,其次是農作物脫粒、采摘、收割、運輸四項,占比在60%-70%之間。數據表明小農戶盡管在產中環節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最高,但其接受有償服務的意愿較低,而在產后的加工、包裝、儲存方面以及農機修理方面接受有償服務的意愿最高,在產前環節中,小農戶的需求意愿最低,接受有償服務的意愿也較低。

(4)養殖戶對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情況分析

整體上來看,小農戶對于養殖各單項環節社會化服務需求量從高到低依次是畜禽防疫(94.83%)、畜禽治病(94.83%)、優良種畜禽(89.665%)、飼料(68.97%)、飼養技術(68.97%)、畜禽銷售(68.97%)、畜禽加工(26.62%)、畜禽運輸(23.02%)、屠宰(17.27%),養殖戶對于畜禽防疫、治病的需求最高約95%,需求最低為屠宰一項約41%。與種植戶類似,養殖戶在高需求項服務方面存在著較低的有償服務接受意愿,而在較低需求的加工、運輸、屠宰三項產后社會化服務方面有著較高的有償服務接受意愿,占比在80%—90%之間。

4.小農戶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

主要從家庭稟賦以及農戶個人特征兩個方面分析小農戶對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的影響因素。家庭稟賦是個人發展能力的拓展, 是家庭成員可以共同利用的資源, 同時也是影響和約束個人行為選擇和決策的重要因素。其包括家庭人力資本、家庭社會資本、家庭自然資本、家庭經濟資本。小農戶個體特征。本文將戶主的年齡、職業等2個變量來反映小農戶的個體特征。

(1)模型構建

農業社會化服務有不同類型,不同的因素對不同類型的社會化服務影響也不同,因此有必要根據生產過程的不同劃分農業社會化服務為產前、產中、產后三個類型并構建多個模型,同時將綜合性農業社會化服務劃分為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災害應急。以上6類服務需求作為因變量,因此需要進行6次回歸分析。對于產前服務而言,當小農戶選擇產前服務的任意單項環節時,即視作存在產前服務需求,依此類推。

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小農戶對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的影響因素。小農戶的需求為二分類變量,即需要和不需要,其模型為:

陳翔宇等:小農戶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研究(圖1)

取對數得:

陳翔宇等:小農戶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研究(圖2)

其中P表示小農戶需要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概率,Y表示小農戶的需求行為,0=不需要,1=需要,X表示影響小農戶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的自變量,β0表示常量,βi表示各個自變量的回歸系數。

(2)變量解釋及描述性統計

在綜合服務當中,提供技術信息、提供價格信息、提供氣象信息、提供政策法律新消息等4項屬于信息服務,提供信用等級證明、提供信用(貸款)擔保、介紹貸款渠道、組織農戶集體貸款等4項屬于金融服務,災害應急則單獨列為一項服務。以種植戶為例,在單項需求中,購買良種、購買化肥、購買農藥、購買農機、租用農機、農機修理等6項為產前服務,播種、施肥、打藥、灌溉、機耕等5項為產中服務,農作物收割、農作物脫粒、采摘、包裝、儲存、運輸、收購與銷售、加工等8項為產后服務,水利設施單獨列為一項服務。小農戶選擇其中任意單項服務則視為需要該單項服務對應的服務類型,即將某一類型服務中不同單項服務需求量的最大值視為此類型服務的需求量。因養殖戶樣本量較少,因此本文不對養殖戶社會化服務需求影響因素作回歸分析。

表4-1 變量解釋及描述性統計

陳翔宇等:小農戶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研究(圖3)

(3)結果與分析

運用SPSS軟件構建6個LOGISTIC模型分別分析影響13個自變量對6個不同類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影響情況,分析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4-2 各因素對不同類型服務影響分析

陳翔宇等:小農戶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研究(圖4)

注:帶“*”表示統計檢驗達到5%顯著水平。

回歸分析結果表明:

一是在產前服務方面。文化程度、有無換工、耕地面積等因素在5%水平上顯著,是影響小農戶選擇產前服務的主要因素,產前服務中,需求量最大的購買生產資料,從類型上來說,家庭自然資本是影響小農戶對于產前服務需求的最主要因素,其原因在于小農戶耕地面積越大,則需要更多的生產資料,相應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也會更高;文化程度越高,認知水平越高,對產前服務的認知較高;換工即小農戶在有需要的時候為彌補勞動力不足與同樣有需要的農戶互相交換勞動力,有換工的小農戶,說明其有較大的生產需要,對生產資料的需求相應地會較高。其中耕地面積是對小農戶產前服務影響程度最高的因素,相比耕地面積較低的小農戶,每增加一個單位的耕地面積,則對產前服務的需求概率增加1.114倍。其余因素對產前服務的影響沒有顯著性。

二是在產中服務方面。有無接受技術培訓、有無換工等因素在5%水平上顯著,是影響小農戶選擇產中服務的主要因素,接受過技術培訓的小農戶對農業生產中技術的重要性的認知程度較高,因此更容易產生需求;與產前服務類似,有換工情況的小農戶對于產中的各個環節需求同樣較高,因此對產中服務需求都較高。在所有的服務類型當中,小農戶對于產中服務的需求是較低的,大部分小農戶由于耕地面積較小,出于節約成本的考慮,盡量避免外界的干預,因此產中的各個環節一般是由自身的家庭勞動力來完成。其中是否接受技術培訓是影響程度最高的因素,OR值為0.322,即相比沒有接受技術培訓的小農戶,接受過技術培訓的小農戶在選擇產中服務方面的概率要高約32%,整體上來說,小農戶在產中服務方面的需求較低。

三是在產后服務方面。有無接受技術培訓、是否加入合作社、耕地面積、地塊分散數量、年齡等因素在5%水平上顯著,是影響小農戶選擇產后服務的主要因素,技術培訓對小農戶有著提高技術認知的作用,接受過技術培訓的小農戶更容易產生需求;合作社是小農戶發展的重要促進組織,加入合作社可以為小農戶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資源,小農戶在進一步加強生產后對于產后服務的需求自然更高;耕地面積越多的小農戶,其生產的農產品數量越多,在滿足自身需求之外的商品化程度越高,需要更多的產后服務;地塊越是分散,小農戶在運輸、儲存的需求越高;年齡越大,體力和精力不足,在產后環節就更需要社會化服務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其中是否接受技術培訓是影響程度最大的影響因素,接受技術培訓的小農戶比沒接受技術培訓的小農戶在對產后服務的需求概率要高4.884倍。

四是在金融服務方面。農業收入占總收入比重、是否參加合作社、有無換工、耕地面積、職業等因素在5%水平上顯著,是影響小農戶選擇金融服務的主要因素,由于小農戶的農業收入普遍較低,農業收入占總收入比重越高,則表明小農戶家庭總收入越低,因此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會更高;參加合作社的小農戶可以利用合作社的資源來為自己提供便利,同時合作社也會為小農戶提供幫助,更有利于小農戶獲取金融服務,降低了小農戶獲取金融服務的難度;換工的小農戶通常也存在資金缺乏的問題,因此對金融服務有著高需求;耕地面積越大,則相應的開支越多,對金融服務的需求越高;有其他職業身份的小小農戶,視野較為開闊,社會網絡越廣,接觸到的資源越多,容易產生金融服務需求。其中農業收入占總收入比重是影響小農戶選擇金融服務的最大影響因素,農業收入占總收入比重越高,則相比占比低的小農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概率要高14.715倍,這表明經濟收入越是依賴農業的小農戶,其金融服務需求更高。

五是在信息服務方面。有無接受技術培訓、是否缺乏資金、是否加入合作社等因素在5%水平上顯著,是影響小農戶選擇信息服務的主要因素。有接受技術培訓的小農戶,在培訓的過程中接受更多的信息,對信息的重要性認知程度較高,更容易產生信息服務需求;缺乏資金的小農戶對于金融信息方面的需求較高;加入合作社的小農戶在合作社中接觸到更多的市場信息,有利于提高認知度并進一步擴大需求。其中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影響小農戶選擇信息服務的最大影響因素,相比于沒有加入合作社的小農戶,加入合作社的小農戶對信息服務產生需求的概率要高10.247倍。

六是在災害應急方面。有無接受技術培訓、農業收入占總收入比重、有無換工、耕地面積、年齡等因素在5%水平上顯著,是影響小農戶選擇災害應急服務的主要影響因素。接受技術培訓的小農戶在災害應急服務方面的需求越高;有無換工、耕地面積、年齡等因素對災害應急服務的需求呈現出正相關的關系。其中農業收入占總收入比重是影響小農戶選擇災害應急服務的最大影響因素,相比于農業收入占總收入比重較低的小農戶,比重較高的小農戶對災害應急服務產生需求的概率要高13.647倍。

依據自變量對不同因素的影響分析如下:

家庭人力資本在產前、產中、產后、信息和災害應急服務方面都產生影響,其中主要的影響因素為是否參加技術培訓,其在產中、產后、信息和災害應急服務方面呈現出5%的顯著水平,存在著正相關的影響關系,越是接受過技術培訓的小農戶,越是出現較高的相關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且在是否接受技術培訓在各類型服務方面的統計結果中,OR值屬于較高水平,表明是否接受技術培訓對小農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影響較大。文化程度僅在產前服務方面存在較低水平的影響,而家庭農業勞動力數量在所有服務方面都不存在顯著水平。

家庭經濟資本主要對金融和信息服務方面產生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家庭農業收入占總收入比重,其對小農戶的金融服務產生較大的影響,這也是衡量農戶兼業化程度的主要標準,農業收入占總收入比重對金融和災害應急服務存在有正向的相關關系,越高的占比意味著越強的服務需求。而是否缺乏資金主要對信息服務產生影響,影響程度較低。是否擁有農機則在所有服務方面都不存在顯著水平。

家庭社會資本在所有類型服務都存在影響,其中最主要的是有無換工,小農戶受限于自身資源缺乏,在農業生產和收割環節為彌補自身勞動力和資金不足而采取一種互惠互利的方法即換工,越是換工頻繁的小農戶,其在產前、產中、金融和災害應急方面的服務需求越高;其次為是否加合作社,這一因素在產后、金融和信息服務方面存在正相關的影響關系,

家庭自然資本在產前、產后、金融和災害應急服務方面存在影響,其中最主要的耕地面積,其在四項服務方面存在正相關的影響關系,耕地面積越大的小農戶,對產前、產后、金融和災害應急各項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需求越高,影響程度最高的是災害應急;其次為地塊分散數量,這一因素主要對產后服務產生影響,小農戶的地塊越是分散,在產后的各項環節當中遇到的困難和阻力越多,就越需要農業社會化服務進行幫助。

小農戶個體特征在產后、金融和災害應急服務方面存在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年齡,年齡越大則需求越高,考慮到小農戶普遍呈現老齡化特征,這一因素對小農戶選擇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影響較大;其次為職業,其主要對金融服務產生影響,有著其他職業身份的小農戶在社會的接觸面更廣,更容易產生資金方面的需求。

5.研究結論和政策建議

通過數據對小農戶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相關結論。一是影響小農戶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的主要因素有:是否參加技術培訓、家庭農業收入占總收入比重、是否參加合作社、耕地面積的多少、年齡等因素,這些因素對小農戶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都有著較強的正相關影響。二是農戶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有償接受程度不很高,也影響了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快速發展。三是農民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需求,在產前、產中、產后各不相同,而且三個階段對有償服務的意愿也并不一樣。為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提高小農戶技術認知首先,根據小農戶的不同生產經營特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術培訓,在技術培訓方式上,最有效的方式是派遣技術人員對小農戶進行面對面的指導,小農戶能夠更快的掌握技術,政府可以根據當地農業實際發展情況,依托現有的農技推廣單位,組織相應人手在田間走訪,查明小農戶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與小農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溝通。除了面對面指導外,還可以適時開辦技術培訓班,定期舉行技術講座、或者與高校、農業研究所合作,邀請農業領域的專家不定期來訪進行咨詢或講座。通過這樣不斷地拓寬技術培訓渠道,提高小農戶技術掌握水平。同時,通過技術培訓指導,能夠讓小農戶不斷提高對技術重要性的認知程度,較高的技術培訓力度也有利于小農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向更深層次發展。

加大政府資金扶持力度,提供具備公共性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具備公共性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主要是指農田水利設施,在調研數據中,有79%的小農戶反映其農業生產中偶爾有缺水的情況,而有超過一半的小農戶表示其用水問題主要靠自己解決,走訪中也發現當地政府限于資金不足無法修繕水利設施,在修繕過程的占地補償問題也未得到妥當解決,表明當地的水利設施情況較差。水資源缺乏對小農戶的生產情況影響較大,政府應適當加大對水利設施的資金支持力度,為小農戶農業生產提供基本的設施條件,降低自然災害對小農戶造成的損失。同時,在信息服務方面,政府應提供必要的市場信息以免小農戶在農產品買賣中處于被動的劣勢局面;在金融服務方面,政府可以根據小農戶的資金情況為小農戶提供必要的信用等級證明。

大力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既有自我服務的功能,合作社成員可以在內部進行信息和資源交換,也有社會服務的職能,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當前,首先,要鼓勵和壯大合作社的發展,規范化合作社管理,成立時間過久的,已失去其實際意義的合作社,可令其改組,支持和引導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其次,提升合作社的質量和專業化水平,引導建立統一購買農資、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市場銷售等的統一服務,將分散的小農戶整合起來,尤其是發揮合作社統一購買農資的作用,降低小農戶生產成本;最后,支持合作社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并為其提供發展便利,降低貸款門檻和保險費用,提供法律咨詢等等,在多方面強化合作社總體發展。

提供多元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農業規?;洜I。政府公共部門可以為小農戶提供災害應急、金融和信息服務,災害應急方面以修建基礎設施預防為主,在金融服務方面為小農戶貸款提供必要的信用等級證明,在信息服務方面為小農戶提供全面充分的技術、價格、氣象和農業政策信息。在產前,針對小農戶農資購買成本較高的情況,除了發揮合作社統一購買農資的作用之外,還需要為小農戶提供高質量的農資,高質量的農藥、化肥等不僅有利于提高土地產量,相比效果較差的農藥、化肥而言也有利于降低使用次數,從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可以起到保護地力的作用。在產中,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戶已經證明了其在產中環節擁有較高的生產效率,除了必要的農機服務之外并不需要過多的干預。在產后,需要農業社會化服務為小農戶提供幫助的主要環節,在農產品加工、運輸、儲存以及畜禽屠宰方面有著明顯的短板,必須對產后服務有著足夠多的重視,因此有必要引導社會資本,種植大戶進行產業投資。要加快改善小農戶處于農產品銷售市場低端鏈條的現狀,為小農戶全程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務,發揮帶動作用。除了發展企業之外,還可以與各大農業高?;蜣r業研究所合作,邀請專家教授提供信息或技術服務,提高農業生產的專業性??偟膩碚f,農業是一個多功能產業,是準公共產品,這個公共責任不能全部由農民承擔,應該站在工業化城鎮化的大趨勢中保護支持農業[13],政府要積極作為,為農民提供更多免費或優惠的農業社會化服務。

 

Research on the demand of small farmers' agricultural socialization servic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Hengyang County

Abstract: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small farmers in Sanhu and Jinxi towns of Hengyang County, Hunan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ctical needs of small farmers for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s, and selects five independent variables of family human capital, economic capital, social capital, natural capital,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farmers, as well as prenatal service, in production service, postpartum service, information service, financial service and disaster response Six logistic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mall farmers' agricultural socialization service demand.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increase the supply of socialized services for small farmers and accurately meet the needs of small farmer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small peasant household; service demand.


引用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2]屈冬玉.以信息化加快推進小農現代化[N].人民日報,2017-6-5.

[3]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J],國務院公報,2019(7).

[4]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1998-10-19

[5]陳文勝.評價中國農業的誤區與大國小農的共識[J].新疆農墾經濟,2019(09)

[6]姚洋.小農生產過時了嗎[N].北京日報,2017-03-06

[7]韓長賦.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問題[J].時事報告,2018(03)

[8]舒爾茨.改造傳統農業[M].商務印書館,1987:5

[9]劉守英.中國農業轉型和農業現代化道路怎么走[J].中國合作經濟,2015(6)

[10]孫新華.村社主導、農民組織化與農業服務規?;谕恋赝泄芎吐摳摲N實踐的分析[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

[11]陳文勝.論鄉村振興與產業扶貧[J].農村經濟,2019,(9).

[12]陳文勝.大國村莊的進路[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181.

[13]陳文勝.評價中國農業的誤區與大國小農的共識[J].新疆農墾經濟,2019(09)

 

(作者陳翔宇系湖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碩士研究生;李燕凌系湖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經濟》2021年第2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黄十八禁在线网址 | 伊人久久综合线亚洲2019 |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v欧美v日韩v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乱码二区免费 | 五月婷婷中文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