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葉松等:農地抵押貸款需關注三大風險

[ 作者:葉松?文冠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4-07 錄入:19 ]

2015年1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將在北京市大興區等232個試點縣(市、區)開展農村承包土地(以下簡稱“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此舉對于盤活農村資產、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問題具有重要的探索意義,但同時應關注試點推進過程中的潛在風險。

首先是農地流轉費用“年度支付”的潛在風險。從中部地區農地流轉的實際操作來看,流轉費用基本都采取一年支付一次的“年度支付”方式,這種方式有一定的現實基礎:農民對農地流轉價格有增長預期,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則缺少一次支付全部流轉期內流轉費用的流動資金。以農地經營權為抵押的信貸模式中,抵押標的價值主要取決于存續期農地經營權的預期收益,而農地流轉費用是抵押標的重要的價值參考,“年度支付”的方式不利于對農地經營權的抵押價值作出合理的評估。

其次是農地流轉費用“斷供”的潛在風險。農地抵押貸款違約行為所涉及的群體與普通貸款違約行為影響截然不同,這與我國農地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三權分離有關,農地抵押一旦違約,除了抵押人和債權人外,還涉及擁有使用權和經營權的農民,且是農民的核心利益。如果還按照一年一次的流轉費用支付方式運作,違約發生后首先影響到的是農民的核心利益,流轉費用有可能“斷供”,這可能會由違約后的抵押雙方的債權追索或處置問題轉變為與農民切身利益相關的社會問題,即農民得不到保障基本生活的流轉費用勢必要收回土地的經營權,銀行即使獲得他項權利也可能無法(計)可依。

再次是流轉經營權處置的潛在風險。農地抵押貸款抵押的標的除了土地流轉期內的流轉費用外,較重的部分主要是土地上作物的預期收益,可能還會參考流轉主體在土地上的投資額度。然而,作為重要參考的土地流轉費用、土地預期收益將隨著流轉期的縮短而逐步消失。一旦違約行為發生,抵押土地就必須在短期內予以及時處置,否則隨著流轉經營權逐年消失,銀行所擁有的他項權利也將逐步消失,同時,流轉經營權不是實物權,不像房產、商業用地等實體抵押物看得見摸得著,是一種無形權利,且有流轉期限限制。從當前的處置方式來看,主要還是通過再流轉市場找到新的經營者,而拍賣的方式估計還不會為社會所全面接受。

對于如何規避這些潛在風險,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實施彈性農地流轉費用支付模式。制定全國統一的農地流轉合同要約格式,約定流轉土地流轉費用的支付年限一次性不得少于5年,價格按照支付時的市場價格計算,以后每年按照市場價格的上漲對農民進行補發,或規定不能一次性支付5年以上流轉費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能對流轉到手的土地實施抵押貸款。因此,建議兩年試點結束之后,各省應結合當地實際,以省為單位出臺農地抵押貸款實施條例,在具體的規范上予以規定,從法律制度層面避開那些容易導致風險或社會矛盾產生的不確定因素。

二是嘗試設立流轉費用支付統籌基金。仿照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統籌的模式,對已流轉土地采取一年一支付流轉費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進行流轉經營權抵押登記時,按照當時市場流轉土地價格計算其所抵押土地全部流轉期內的流轉費用,采取一定的比例(如30%)收取流轉費用支付統籌基金,政府部門按照10%的資金額度注資統籌,對于收取的統籌基金按照銀行活期利率計息,待抵押貸款到期歸還后按照收取基數的20%退還本金及利息,一旦發生違約行為則不予退還,作為農地抵押貸款違約后的各利益相關方的保障措施,令抵押貸款不至于形成影響農地抵押貸款業務發展的社會問題。對于不采取農地抵押貸款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則不收取流轉費用支付統籌基金。

三是搭建省級層面農地再流轉掛牌系統。結合我國國情和農地的性質,農地抵押貸款違約后的流轉經營權再處置的主要方式應以及時的再流轉為主,市場的公開拍賣不一定會為農民和社會所接受。要推進農地抵押貸款工作的全面鋪開,保障銀行信貸資產安全及對抵押債權的及時處置顯得尤其重要,因此,建立全省范圍的農地再流轉掛牌電子化系統,對推進農地抵押貸款的快速推進是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也是其它包括不動產登記系統都難以取代的平臺。

來源:金融時報(原標題:農地抵押貸款潛在風險需關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第一農經內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射 | 亚洲h成年动漫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2019 | 亚洲AV岛国动作片在线观看 | 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噜噜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