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潘淑娟等: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的現狀及運行機制

[ 作者:潘淑娟?王剛貞?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5-22 錄入:19 ]

——基于調查案例視角

推薦語:作者調查發現,存在三種典型的信用合作模式:(1)大型合作社“物流金融”式信用合作;(2)社際間交互擔保信用合作;(3)社內交互信用保險合作。同時,作者還將合作社信用合作的風控技術概括為以下三類:(1)基于專業技術的風險控制;(2)基于“流程控制”的風險控制;(3)基于經營定位的風險控制。

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民自主經營、自我服務的經濟組織,在推動農業生產組織化、規模化、經營化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難卻一直是制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一大難題。多年來,在各種力量的支持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資金互助如同春天田野里的小草,以多種不同的存在形態和生存方式頑強地生長著,因此,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草根金融”方面的探索、創新,以及在創新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生存發展狀態

(一)金融創新引致的多樣性信用合作

1.大型合作社“物流金融”式信用合作

調查發現,許多較大規模并可集中銷售的特色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其資金融通、信用合作、交互擔保往往是“寓融資于融物之中”,即將生產資料的賒購、最終產品賒銷和銷售資金結算融為一體。以種植業為例,專業合作社作為中介在生產經營全過程中,根據各個生產經營環節需要,為農民融資提供媒介服務或直接提供資金融通服務。如通過向農資供應商賒購種子等生產資料、測土配方后購買化肥、病蟲害防治技術服務后購買農藥、收獲前的無公害技術服務等環節獲得外部資金融通,進而內部資金調劑;通過集中對外銷售產品和資金結算,專業合作社提供賒銷資金回籠,控制生產經營資金轉化、價值增值和貨幣資金回流,保證了信貸資金的安全周轉。

2.社際間交互擔保信用合作

具有相同生產周期的專業合作社內部社員經營性資金的短缺和富余往往存在周期的同步性,可用于調劑的資金僅靠社員的積蓄。當市場容量擴大,或者合作社產品形成市場號召力時,需要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所需資金難以獲得滿足。而不同生產周期的專業合作社之間資金余缺峰谷相錯明顯。部分地區嘗試探索在專業合作社之間進行資金余缺調劑。山東某縣依托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成立資金互助擔保公司,在6個專業社內部成立資金互助組織,發展資金1340萬元(其中基層合作組織840萬元)。通過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部與擔保公司對接,專業合作社將富余資金存放到擔保公司,擔保公司再將資金調劑到需要資金的其他專業合作社,解決了專業合作社之間的資金余缺的問題。為扶持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擔保公司按月10%o的利率向提供資金的專業合作社支付使用費(高于商業銀行的利率,專業合作社獲取固定收益);專業合作社需要資金時,可向擔保公司提出申請,以較低利差獲得其他專業合作社存到擔保公司的資金(與信用合作社相比,手續更加簡便及時)。在資金調劑方式上,既可以由專業合作社之間直接簽訂借款合同,擔保公司作擔保,也可以直接由擔保公司與借款人簽訂借款合同。

3.社內交互信用保險合作

種養殖業和一些風險較大的專業合作社,創新了社內交互擔保式信用合作模式。通過整合內外部金融資源,提髙社員的金融福利。如某合作社規定,當社員向合作社借款時,合作社為借款人購買人身保險,合作社作為共同受益人,以規避因借款人意外導致的貸款損失。某一養雞專業合作社在社員購買種雞苗時,為每只雞提取3%的風險損失準備金,為發生疫情的社員提供簡單再生產風險補償金。實踐中這種交互擔保創新,提高了社員的抗風險能力、信用意識和金融合作理念。浙江省嘉興市還創造了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信用社間的交互擔保聯合合作機制,獲得較大的社會效益。

(二)資金互助中多樣化的風險控制

1.基于專業技術的風險控制

許多被調査的專業合作社在資金互助信用風險控制技術方面逐步形成了特色。不同特色的共性可概括為三點:一是將金融釀務全流程“嵌入”生產經營。二是把信用風險控制建立在充分掌握“信息流、物資流和資金流”基礎之上。三是根據信用風險的來源,將風險管理環節前移至生產風險的控制環節上。一些大的合作社將信用風險管理環節前后延伸到物流運輸、售后市場維護環節。許多合作社關注借款人的人品和經營收人,注重優化信用環境。以鄉緣、人情為信用邊界,以借貸合同為基礎,通過“資金使用——擴大生產——增加收人——確保還款”,把住“第一還款來源”,夯實信貸資金可持續循環的基礎。

將這三點再概括可以發現,貸款決策的人往往具有良好的特定種養殖專業技術能力和專門產品的生產風險與市場風險及萁綜合風險識別和控制能力,從而不單純依靠商業銀行資產抵押、擔保等契約型風險防控技術,不單純依靠人緣、血緣等關系型風險控制技術。許多由銀監會批準的資金互助社的風控技術也頗具特色,形成了“現場現認”特征信用評估法、擔保品“使用價值”評估法、“抓大放小”風險控制法等。

2.基于“流程控制”的風險控制

小型專業合作社因為缺乏商品市場競爭力,無法借助“物流”實現“寓融資于融物之中”,許多成功的做法是:建立合理嚴密的資金融通流程,通過“兩頭堵死”(借款人為社員,非社員不借;資金用在專業生產上,非本專業合作社的生產經營范圍不借),以規避操作風險和信用風險。

浙江某合作社對資金互助總結三條基本經驗:一是嚴守“一條紅線”:嚴守將資金互助限制在合作社內部這條政策“紅線”,除國家扶持和社會贊助的資金外,不接受合作社外部的出資人股,也不向外借貸。二是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合作社開展資金互助合作就是為了將有限的互助資金用于滿足本社社員在生產經營中最基本、最急需的小額資金需求。三是充分體現互助性。合作社開展資金互助合作的初衷是大家共同融資,幫助急需資金的社員發展生產,不單以贏利為目的。

3.基于經營定位的風險控制

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經營定位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追逐融資收益為導向;一類是以滿足專業合作社內部的生產經營性資金需求為導向。調査發現,不同的經營定位產生的風險源和風險類型明顯不同。

由安徽長豐立華畜禽有限公司主導的專業合作社的資金互助以合作社內部實際經營需求為導向。他們開展的資金互助以解決部分養殖戶資金不足問題和養殖疫情風險管理,實行合作保險和公司擔保貸款。擔保貸款則通過“融物”方式,對專業合作社加盟戶設定定額貸款2萬元。所有的資金互助和信用合作緊緊圍繞著合作社加盟社員的生產流程開展。從2005年開始到2011年,加盟社員由最初的幾百戶,增加至3000戶。這類資金互助的風險主要來源于合作社經營的商品市場的風險。

而江蘇某縣有一個在專業合作社基礎上建立的資金互助社,則屬于把資金互助融通作為重要的經營項目,追逐融資收益導向類型。該資金互助社2006年在遭遇工商登記和銀監部門否定后,于2007年7月選擇民政登記。截至2010年1月,該資金互助社的社員由成立初的300人發展到2913人,以社區金融服務為主要特點。吸納互助金由100多萬元發展到3105萬元,累計向社員投放互助資金款達2650萬元,用于社員的生產、生活的需求。2010年,社員的平均收入增加超過2500元。合作社本身累計收益達55.9萬元。這類合作社的資金互助風險與金融機構風險特征有很多的類似。

概括之,以專業合作社內部的生產經營性資金需求為導向的資金互助,信用風險源于合作社產品的市場風險;以追逐融資收益為導向的資金互助社,其風險既有來自于借款人償還能力變化的信用風險,也有資產負債期限結構、利率結構風險以及聲譽風險等,相應的風險控制技術又有明顯的區別。

(三)由法律地位差異引致的不同生存狀態

按照批準或支持、指導(管理)的部門劃分,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可以劃分為由國家銀監會批準的、由縣政府和基層鄉鎮政府支持,由民政部門批準的、由農口、婦聯、共青團等支持指導的、由供銷社支持及領辦的、由農業企業支持及領辦的、由農民專業合作社自發建立的。概括之,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外部支持方可以劃分為五類:正規授權準入的、公益性支持方、準公益性支持方(如供銷社)和商業性支持方以及專業合作社自發產生的。

1.不同支持源直接影響農民專業合作社對資金互助合法性的認識

除正規授權準入的專業合作社的資金互助社外,公益性支持方的支持多表現在資金支持(由政府支持進行工商注冊的有稅收優惠支持)、制度建設和管理指導等方面。主要采取打底資金支持方式,一是采取財政支持與農民入股相結合發展農村資金互助社;二是采取政策性銀行貸款、財政全額貼息與農民人股相結合發展資金互助社;三是社會捐助與農民人股相結合發展資金互助社;四是外部引導資金(如婦聯、共青團、工商聯、民政部門等)和農民自愿人股相結合發展資金互助社。有公益性支持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往往認為他們開展的資金互助是合法的。而準公益性支持和自發開展資金互助的合作社,往往擔心資金融通的合法性。調査中由商業性支持開展資金互助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和合作社都在不同程度上刻意淡化資金互助問題。

由公益性支持的合作社資金融通發展呈明顯的分野。江蘇省某市在政府積極推動和推廣下,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資金互助規模不斷擴大,有些合作社開始出現輕實業生產偏好資金收益,產生跨鄉鎮的社際和社會融資的沖動;而有的專業合作社,偏好捐贈資金來源,在捐贈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資金互助社有向社會信用中介轉向的傾向,并由此產生不斷擴張的沖動。

對于未經國家銀監會批準的資金互助社,一方面支持方擔心其支持對象存在法律風險隱患,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規范指引,不同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也缺乏統一規范。

2.不同支持方的價值取向和直接指導者的法律觀念水準直接影響合作社資金互助運行的規范性

有良好專業指導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其資金互助發展運行規范性較好。良好專業指導主要是指:正確的理念指導、規章制度健全、風險控制措施嚴格、資金融通業務公開透明。正確的理念指導主要表現為:資金互助依據專業合作社內部的生產經營需要和風險可控原則展開資金互助。缺乏良好的專業指導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其資金互助發展運行規范性較差。如有些專業合作社的資金互助存在不斷擴張的沖動:從社員之間向社外擴張、從本鄉鎮向外鄉鎮擴張。少數非正式授權的專業合作社的資金互助與非法集資融資行為混淆,收益偏好從實業金融向虛擬金融轉向;一些由銀監會正式掛牌的專業合作社的資金互助社存在著辦銀行的沖動;個別資金互助社搞賬外賬,變相吸收社會存款,發放社會貸款。

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對存在問題的基本判斷

從田野調查情況看,資金互助有助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濟能力成長,但各地發展狀況非常不平衡,且不同類型的資金互助社所存在的問題具有明顯的特點。

1.資金來源不足與業務擴張沖動矛盾

無論是由銀監會批準還是其他各種力量支持的資金互助社,凡是以資金融通為主業,均反映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資金短缺。前者多因監管約束,導致經營成本高,缺乏經濟競爭力。個別機構甚至存在變相吸儲現象。

2.法律不健全與規范標準多樣化矛盾

由于缺乏健全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法律規范,各類合作社在開展資金互助中合理合法邊界不清,資金互助社的合法狀況取決于主導者的法律知識、經濟金融專業知識水準和社會價值取向。這是制約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健康有序發展的制度瓶頸。

3.財政、稅收政策支持激勵不足與政策套利矛盾

現實中各項優惠政策是以地方政府零星的、不規范的政策形式出現,不利于合作社形成穩定的預期和明確的發展方向。少數合作社利用合作社的“殼”,賺取國家財政、稅收優惠,實施政策套利。

4.孵化機制缺乏與需求旺盛矛盾

國際實踐表明,農民專業合作社(包括資金互助)的建立及其健康發展需要相應理念、文化和專業知識的培訓,需要有力的社會支持和引導。權威性和標準化培訓和輿論弓1導、穩定而制度化的指導、督導等都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資金互助健康發展的基礎性支持體系。在欠發達地區,許多農民需要合作社、需要合作社的資金互助,但由于缺乏培育、培訓和指導機制,使得這些地區合作經濟與合作金融缺乏活力。有些資金互助社存在治理結構不合理,經營、發展目標不明等問題。

5.監督指導體系缺乏與健康成長矛盾

合作社的資金互助健康運行需要有“進入、經營定位、內外部治理、退出”等全面的制度體系和監督指導。從整體上看,目前監督指導體系供給極其缺乏。對農村資金互助存在著由銀監會系統實施的規范、審慎監管與多類型機構非審慎、非標準化監管并存狀況。多類型機構非審慎、非標準化監管,使部分專業合作社的資金互助定位不準,風險處于非正常狀態。

(二)對策與建議

1.建立健全以法律為基礎的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孵化、指導和監管體制

目前中國農村經濟社會正處于前所未有的轉型發展階段。“兼業小農”及其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呈現出鄉村空洞化、農民市民化狀況.農民群體在相當程度上具有:穩定性特點。農民資金互助社是建立在“人合資源”基礎之上的組織,是以農村社區為基礎,還是以產業聯合為紐帶的專業合作社為基礎,需要認真思考。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極不平衡,不同地區對于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的需求呈現較明顯的地域特征。孵化,指導和監管體制不能“一刀切”,應“因地制宜”,根據不同“人合資源”基礎的資金互助社,宜采取分類孵化.指導和非審慎監管。在有效監督的條件下,鼓勵和倡導革根金融的創新、創造,以滿足各種層次的農村金融服務需求。

2.建立資金互助社分類評估考核指標體系

根據國際經驗,資金互助社也有生命周期。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運行軌跡和政策需求,評估考核指標體系是指揮棒,有利于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的健康發展。在此基礎上,建立合作社資金互助風險管理和分散機制,以及稅收優惠政策支持體系,引導和支持符合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產業化發展的資金互助社的發展。

3.建立公益性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培訓體系

學習培訓是合作社健康發展的保障。該體系包括:機構資質、培訓內容(大綱和標準內容)、對培訓機構及其培訓內容評估考核、財政支持。同時還要優化、完善合作社文化發展的輿論環境,形成合作社資金互助健康有序發展的強大支持體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金融》 2012年第14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ⅴ日本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 久久免费久久爰精品 |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蕉 | 亚洲无吗大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