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信訪亂象大調查:有很多人靠上訪發財甚至發橫財

[ 作者:學習語錄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7-11 錄入:實習編輯 ]

  上訪,是群眾越過底層相關國家機關到上級機關反映問題并尋求解決的一種途徑,也是上層政府了解民意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包括中國在內許多國家的表達形式。而信訪是指群眾通過信函的方式反映問題,也是指群眾來信來訪的簡稱。

  調研發現,上訪和信訪大多是因問題在當地政府得不到解決或解決不合理而引起,針對的往往是權力和資本結合所產生的不公平現象,例如貪污腐敗、黑惡勢力與政府勾結,因此針對上訪者的暴力事件時有發生。
集體上訪的持續增加和日趨嚴重說明了上訪信訪制度的一個錯位:上訪者的目的是解決個人或群體的具體問題,而上級機關卻希望從個別的信訪中發現普遍性問題。現行信訪制度的設計者希望,普遍性問題能夠通過一種個別化的形式反映出來,這樣反映的時候不會對社會穩定帶來太大震動。

  然而,上訪者在明白了這一點之后,反而容易采取一些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上訪者相信,要使自己的具體問題得到解決或者優先解決,必須要采取一定的方式使問題顯示出其普遍和嚴重的一面,而集體上訪和反復上訪就是一種向政府和社會表明問題普遍和嚴重的有效手段。一旦一起集體上訪的個案得到優先處理,產生的示范效應往往鼓勵其他上訪者群起仿效。這就是民間流傳的“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上訪經驗的由來。

  說起上訪亂象,普通人想到的是在黨政機關堵門、打橫幅、呼天搶地地哭鬧、圍攻國家工作人員等等,但從事信訪接待工作的同志知道,遠不止這些。現在讓我們來看看近年來目睹之信訪怪現狀吧。

  怪事之一:公費旅游的上訪戶。湖南某市區一名上訪老戶,上訪過程中與武漢市一名上訪戶談起了對象,每當想約會時,便約好同時出發,先到北京玩幾天,然后分別到北京有關接訪機構“上訪”,接訪人員立即找電話通知其所在地黨委政府接人,于是他們分別由當地有關單位派人陪同包吃包住包車費回老家了。有些沒上訪事由的人也學會了這一招,到北京享受半程公費旅游。上訪戶中流傳這樣一首歌謠:“信訪政策就是好,出門旅游有報銷,吃好住好保衛好,小車送到家門口。”

  怪事之二:按月領工資的上訪戶。某地為了穩控一名老上訪戶,每個月給他發650元的工資,唯一的條件是不到北京和省里去上訪。一個沒有任何工作單位和經歷的人,就因為上訪成為了有固定工資收入的人!雖然沒有準確的統計,但可以想像這樣領工資的上訪戶可能不在少數。

  怪事之三:喜歡越級上訪的上訪戶。一些上訪戶不到基層單位上訪,一訪就上省進京。他們口里說是上面的是好官,壞就壞在基層干部。實際是基層干部知道他們的底細,蒙不住,很多無理上訪的人根本不敢找基層單位的工作人員。可到省里到北京就不一樣,一些上層單位的領導干部不知道這些人上訪的實際情況,為了維穩,很輕易地開口子、批條子、給票子,至少給面子,讓不少上訪戶得了不應該得的好處,從而激發了一大批人的上訪熱情。“不訪鄉、不訪縣、要訪就訪國務院”、“大鬧大得,小鬧小得,不鬧不得”是上訪戶中的流行話。

  怪事之四:不“信”司法只“信”訪。西方國家說“法官服從法律,人民服從法官”,有糾紛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可是在我國很多地方,老百姓有了矛盾糾紛不打官司,而是上訪。為什么?打官司要依法依事實,要講道理。上訪呢?有理理直氣壯,無理胡攪蠻纏,反正要得些好處。于是我們看到,出車禍了不找交警隊,找黨委政府;打架死了人,不找派出所,先把死人抬到鄉政府;治病死了人,不找法醫鑒定,披麻戴孝鬧黨委機關;生活困難,不努力找工作,找政府;停水停電,不趕緊交水費電費,找政府;……令人奇怪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這就明確了司法獨立的國家體制,可是,司法獨立的憲政體制、兩審終審制的司法制度、各種法律法規,竟然被一個《信訪條例》予以全盤否定。明明已經走完全部司法程序的案件,有關領導在信訪件上簽個字,又要重審,不知置法律尊嚴、司法獨立憲政于何地?

  怪事之五:靠上訪發財的上訪戶和非上訪戶。上訪已成為一門無比怪誕的產業,很多人靠它發財甚至發橫財。一是上訪戶。前面已講到,不重復。二是信訪“托兒”。“上訪嗎?我這里有各部委、各大使館、中央領導人聯系方式,100元一份。”北京西站附近,有很多人迎著你問。他們的資料完整準確,不由人不想要。除了提供資料,還可以帶你跑。靠“吃”上訪戶,不少“托兒”發了財。三是各接訪單位。現在國家信訪局對各地進京上訪人員進行排隊通報,為了讓本地通報的上訪人數不排前面,各地千方百計想辦法“銷號”,這個“號”可不是白“銷”的,據行內人講,到天安門上訪的個訪,銷一個至少七八千,群訪,至少三四萬。這下,可有人發大財了。接訪的派出所值勤人員是第一個受益者,然后是國家信訪局有關工作人員,然后是各省信訪局和各地駐京辦事處的人員。這些單位不僅某些人得了好處,而且以此居功自恃,某派出所不是已經因此升格為公安分局了嗎?聽說某局也正在爭取升格!有人說,北京原有三大支柱產業(旅游、教育、進貢),現在又多了一個,上訪。有人直言,國家信訪局局長在《求是》雜志上發表的“促進信訪事業科學發展”文章不如直截了當地說“促進信訪產業快速發展”。

  危害

  信訪亂象,為害甚烈、影響深遠
  其一,真正上訪訴求受干擾。現在一些上訪者變成上訪職業戶,上訪的目的不是解決具體問題,而是混淆視聽,從中漁利。而真正有上訪訴求的人反而難以得到公正處理。一些地方上訪人員太多,只好實行登記制度,登記好了才受理,結果一些無理上訪者占用了大量信訪資源,而真正有訴求的上訪人,特別是反映緊急情況的人員反而難以及時得到接待處理。同時由于上訪人員魚龍混雜,而接訪人員一時半會也難區分良莠,只好對上訪對象同樣處理,因而無法處理真正的信訪矛盾。大量的資金沒有用來解決真正的信訪問題,沒有花在真正困難的上訪戶身上,無理取鬧的得到了,在各地接人的途中無端消耗了。所以有的信訪干部說,我們最痛苦的是很多時候不是接待真正的上訪戶,而是被無理取鬧者糾纏。

  其二,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到北京接一個上訪戶回來,每次開支,少則數千,多則上萬。一些地方,一個鄉政府,一年用于接訪的開支達到數十萬,一個縣,達到上千萬。算一算,全國是多少?至少幾百個億!這些錢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完全是浪費,我們國家并沒有富得錢沒處花,好多人還掙扎在溫飽線上啊,能不令人痛心嗎?!

  其三,嚴重影響正常的社會秩序和黨政機關工作秩序。我們看到,很多地方的黨委政府機關被各種各樣上訪的人員團團圍住,打橫幅、喊口號、呼天搶地、鳴冤叫屈,搞得烏煙瘴氣,不能正常工作。有一個地級市,廳級領導干部就有6個管信訪工作,市委3個,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副巡視員,加上人大、政府、政協各1名副職,處級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就更多了。沒有另外哪項重點工作有如此充足的領導力量,信訪儼然成了一個地方的主要大事。一個地方的黨政領導,天天被纏于具體的信訪個案之中,怎么能集中精力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一個地方的黨政機關,成天亂轟轟的,又能樹立怎樣的形象,怎么吸引投資者投資創業?黨政機關自身的秩序都沒有維護好,怎么能給人民群眾一個可以信賴和依托的感覺,怎么能成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人民群眾又怎會自覺自愿的團結在其周圍?威信力、號召力、凝聚力、戰斗力何在?

  其四,最令人憂心者,信訪秩序的混亂,不僅對現時各地危害甚大,而且有可能禍害國家政權體系,危及黨的執政地位。一些地方,我們隱隱感到干部和群眾的地位已經倒置,大凡群體上訪的時候,高聲大叫的都是上訪人員,黨政機關的干部一個個小心翼翼地解釋,聲音小,氣勢弱,有的噤若寒蟬,有的干部還挨打,根本沒有一點尊嚴,甚至連起碼的人格都沒有了。這種狀況發展下去是十分危險的。如果所有的群眾都不把干部當回事,不聽干部的話,我不知道,我們黨還怎么實施領導,還能不能執政。還有,上訪為一些不法分子非法聚集提供了途徑。將來,如果有些對黨懷有異心的人,對現行體制不滿的人,想要借某個渠道來實施陰謀,我想,目前最有可能成為這個渠道的就是上訪,大規模的集體上訪,一些圖謀不軌者將以此為名,以此為掩護。也許有人會說我這是危言聳聽,我也希望是危言聳聽,不要變成現實。

  原因

  信訪秩序的混亂和禍害,主要原因是現行的信訪機制不合理,其中的罪魁禍首就是國家信訪局。

  1、開門接訪與限制上訪的矛盾。一方面國家從政策上導向上都是要求各級各單位開門接訪,歡迎群眾上訪。很多領導言論都是鼓勵上訪的,如有人說群眾信訪是“信任的訪問”,有人提出“三個80%”(80%的上訪是有理的,80%是基層不作為造成的,80%是基層可以解決的),這些話都給一些上訪者以口實。但是各級黨委政府內部又要求減少上訪,每月通報各地來訪數量,上訪多的要通報批評。這就是明顯的矛盾,既然鼓勵群眾來訪,就不應該要求減少上訪。不管哪一級,群眾來訪你就接待啊,為什么要通知下面單位來接人呢?這是典型地用上級權勢壓下級,把矛盾交給下級,上級做好人,在群眾面前扮紅臉,而要下級“唱黑臉”,引導群眾形成“上級是好官,就是基層干部壞”的錯誤認識。

  2、一些領導干部亂開口子。一些領導干部在接訪時動不動就批條子,表面上說是親民愛民,實際是為了盡快打發走上訪者。很多上訪案件都是在基層已經完全結案了的,他在基層單位撈不到油水了,就利用一些上層領導干部的這種心態來越級上訪。領導很輕易就簽了,可是基層單位和基層干部就難辦了,你不辦吧,他拿著雞毛當令箭,揚言“某某領導都給我簽了,你為什么不辦?你還服不服從領導?”很多上訪案件就是領導簽字搞亂了,讓上訪戶的胃口越來越大,越訪越上癮。所以各級領導干部啊,你們手中的筆不要輕易簽啊,一定要弄清事實真相再依法依規行使權力下放啊。

  3、國家信訪局錯誤的“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利益合法化”工作方針。信訪部門本來沒有什么地位,為了提高自身的地位,國家信訪局想到了一招,通報。這一招不得了,沒權的單位一下子權力大了。因為信訪案件列入各地黨委政府維穩的考核指標,而維穩是綜治工作的重要考核內容,而綜治是“一票否決”,關系到各地頭頭們“帽子”的“頭等大事”啊。所以呢,各地各單位都要來和信訪局講好話拉關系了。我這里上訪戶你給我少登記幾個,好處呢,當然少不了!就是這樣,信訪部門的地位提高了,可信訪的秩序完全失控了。因為怕掉烏紗,所以要減少上訪,因為要減少上訪,所以怕上訪,群眾知道你怕就越要上訪,為了不讓群眾上訪,只好違規給上訪者好處,上訪者得了好處暫時不上訪,過一段時間再上訪,沒有上訪者看到上訪能得好處,于是也效仿。就這樣惡性循環,用于處理上訪的人員力量和經費開支越來越大,上訪者越來越多,終有一日不可收拾。如果真有一天出現筆者前面提到的第四種危害的話,那國家信訪局就真的是罪不容誅了。

  建議

  改變目前信訪工作的混亂局面,必須對現行國家信訪機制進行徹底改革。

  1、實行信訪案件網絡管理機制。建立全國聯網的信訪案件網絡管理系統,各基層信訪工作單位將所有信訪案件按統一格式進行網上登記,上級信訪工作部門接訪時先上網查閱,凡是網上沒有登記的不予受理,要求上訪者回原單位上訪;網上有登記的,根據網上登記的情況和上訪人反映的情況進行審核,認為基層單位處置合理的不予受理,堅決維護基層單位的處理決定。認為基層單位處置不合理的,可要求基層單位重新受理。實行兩級終審制。如以縣為原始處置單位的,市級審定后確定最終方案,再往上上訪者不予受理。已結案的重復上訪堅決不予受理。制定信訪案件處置辦法,向社會公布,無論上訪者,還是接訪者,一律照章辦事。

  2、建立統一集中的接訪中心。目前在一些地方,黨委政府領導接訪,信訪部門接訪,各個黨政機關接訪,幾乎成了人必接訪了,虛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不是說接訪不對,但是一個地方也好一個單位也好,應該把主要精力用于發展上,用于單位的主要業務工作上,不能大家都坐在辦公室處理信訪問題。因此我覺得必須在各地建立統一的信訪接待處理中心。在自己單位內部能夠解決的問題,不要到地方黨委政府去上訪。凡是要到地方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上訪的,一律到統一的信訪接待中心去。一個鄉(鎮、街道)、一個縣(市、區、旗)、一個地(市、州、盟)、一個省(區、市),都設置一個統一的信訪接待處理中心,像現在一些地方搞的政務中心一樣,統一接待處理來信來訪。地方的黨委政府領導可以輪流安排值班,到信訪接待中心接待來訪者,也可根據具體案情,到信訪中心處理信訪案件。各部門安排熟悉本部門工作相關政策的工作人員到信訪接待中心答復和處理信訪事宜,有些不能現場處理的可帶回單位,報單位領導研處,限時辦結答復,信訪接待處理中心工作人員督辦落實。在北京設立一個統一的全國信訪接待處理中心,接待處理進京信訪問題,由國家信訪局直接管理,安排人員接待處理。上訪人員必須到各級黨委政府建立的信訪接待處理中心上訪,到其他地方上訪的一律不接待,沖擊黨政機關或影響機關正常工作秩序的一律依法嚴肅懲處。

  3、取消信訪通報制度,信訪工作常態化。信訪工作除了為確有問題需要解決的群眾解決問題,在整個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應該是處于一種服從和服務的地位。不能為了信訪部門地位的提高和小集團的利益,而人為拔高信訪工作,以致因信訪工作牽制了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這就是本末倒置了。所以國家信訪局及各地信訪部門要立即取消信訪月通報制度。不管有多少信訪量,不管到哪一級上訪,一律按制度處理就是,不要用信訪工作去牽制基層單位,不要讓上訪者“嚇”國家干部。

  信訪工作的最終目的是息訪,讓上訪者有問題的得到妥善解決,沒有問題的沒有上訪的動機,才是信訪工作的真義。為了改變目前信訪工作激發上訪的反常現象,讓我們共同努力吧。上訪者,請捫心自問,真的有理由才上訪,不要想靠上訪得好處。接訪者,頭腦簡單些,就是按制度辦事,不要做“放水養魚”的壞事。當然最后集中到一點,就是國家信訪局放下部門利益,放下手中的權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公眾號 學習語錄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色逼影音资源 | 中文字幕中出在线精品 | 亚洲日本韩国欧美特黄 | 久久久久久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 日韩精品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