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摒棄
過春節的習俗究竟是從哪個年代開始的,我不知道,但如今過春節的種種陋習我知道。
鞭炮
據說家家放鞭炮是為了驅鬼和驅邪。舊社會人們沒有多少科學知識,常信服于某些別有用心之人的人云亦云,然而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相信鬼神的人畢竟早已經是極少數了。暫不說拿極少數人的迷信,堂而皇之地亦步亦趨是多么的荒唐,單只說每年春節全中國為此白白燒掉的銀兩有多少,假如統計起來那數字一定是十分嚇人的。我們一方面終日里哭窮叫窮,但把鈔票點燃在瞬間的涼風地里,就能祈求到來年的幸福和吉祥么?這是不是太小兒科了呢?再說,每年通宵達旦地燃放鞭炮,給人們的休息造成了極大的不便,特別是一些上了歲數身體欠安的老人,鞭炮很有些催人歸的意味了。至于每年各地因為燃放鞭炮而致傷致殘的數字統計,就更不容人樂觀了。所以說,燃放鞭炮的陋習應當在各地堅決取締。
壓歲錢
舊社會人們普遍經濟拮據,小孩子身上極難得有一分的零花錢。長輩們為了表示自己的一點關愛,在春節的時候,多多少少給孩子幾個錢作為平日里的零用或是春節里的個人自由開銷,原是不無道理的。可現在孩子們的口袋里,早已經不太缺少那些平日里必要的零用錢了。現在的壓歲錢,卻很大程度上給某些人的行賄受賄一個極好的借口。這壓歲錢的陋習,已是應當堅決取締或認真加以改良的。
吃喝
中國的先民們由于土地的產量低,再加上各級貪官污吏和土豪劣紳們的層層盤剝,絕大多數的老百姓們世世代代生活在倍受欺壓凌辱的水深火熱之中,他們長期地吃不飽,穿不暖,所以造成了很多人最大的人生夢想就是能頓頓吃上飽飯。故而很舊以來,許多地方的人們見了面,總是用“吃了么?”作為問候語的。如果不在春節里約定俗成地吃上點好東西,那許多勤儉極了的平民有可能一年四季也未必會舍得吃上一口肉的。就像婚喪的時候,窮人們一時辦不起這樣的“大事”,于是親朋好友大家湊份子熱熱鬧鬧地也就把一家的困難給辦妥貼了。本來的好事情,長期以來卻流于人們擺脫不掉的形式,想來真是悲哀極了。如今的中國人,雖然還遠不能說富裕,但吃喝的問題基本上還算是可以的。如果一定還要沿用先民們的俗律照本宣科的話,我以為那樣是十分愚鈍的。
中國的科學技術一直不發達,但在吃喝問題上卻一貫地獨領風騷。也就是說,本事不大,但造糞的能力頗大。胡吃海喝,振振有詞,酒肉穿腸過,肆意糟踏錢糧,這樣的陋習早應該堅決地摒棄了。
玩樂
中國人你老老實實地拍著胸脯說,你在春節里究竟在哪一方面玩得最痛快呢?不少人也許會說天天醉、天天睡、天天打牌玩,難道這樣就算玩了好了么?非也!許多中國人在春節里實際上是過一些豬玀和罪犯的腐敗生活,這樣的生活根本談不上質量,甚至可以說是完完全全地在糟踏生活。如幼兒般不醒事的玩樂,是大人們玩的么?整個春節,大概家家戶戶都樂融融地圍坐在火爐旁欣賞電視“春晚”還算是有那么點生活意義的味道吧。
祭祀
許多家庭至今還沿用了在春節里擺上豬頭等祭品,堂而皇之地祭拜所謂的神圣,仿佛祭拜了神靈,神靈就會給降下來年的幸福似的,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播下了極壞的種子。裝腔作勢的祭祀活動,我看也早沒有必要了吧。
(二)、發揚
春聯
春聯具體產生于哪一年我不知道,但家家戶戶貼門聯的習俗非常好。據說春聯是因為朱元璋的提倡才發揚光大的,然而朱元璋活著時的功業,在今天看來,我捉摸可能還真就屬這個了。春聯的好,好就好在高雅情趣的普遍平民化。在我們鄉下,凡是有門的地方,都貼有大紅的春聯,即使在乞丐家也毫不例外的。春聯在濃烈的文化氛圍中,更增添了獨一無二的節日喜慶氣氛。這個傳統理應得到進一步的發揚。
新衣
不管大人孩子,在初一這一天,是人人從頭到腳都講究嶄新的,這一天,是開春的第一天,人們從里到外地穿新衣裳,既符合人們喜悅的心情,又符合節令的真實變化。這樣的傳統,在忙忙碌碌一貫不很注重著裝的中國人來說,實在是有長期發揚的必要呢。
串親訪友
人的感情是很講究互動的。不管是多么熱烈的愛情,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就會消失殆盡,所以及時地互通一下,對曾經相愛著的人們有莫大的好處。而且人世間的某些情誼是十分珍貴的,如果不在這新春來臨之際,及時地在百忙中提醒一下,把活著時的最貴重給丟了的話,那將是十分可惜的。人生是緣,父母是緣,親友是緣,師長更是緣......我們不該丟掉這極其難得的緣分啊。在新春的第一天,就讓人倍感濃濃的人情味,真是好極了,所以理應得到發揚。
友善
農村里至今保留有這樣的習俗,那就是在初一的這一天,如果不是世代深仇大恨的話,人們見了面,不管是生人熟人,大凡都是要照例地互致一聲“新年好!”的。有關這一點,我是最感動的。每每在這時,我才方能覺摸出人世間的全部溫情和要義來的。也每當在這時,我就會不由得想很多,也可以說是浮想聯翩吧。我想,人們如果都像春節的初一那樣,那世界可真的就是真實的和平幸福的天堂了呢。看來,希望和友善,是春節應當發揚的傳統內核兒啊。
在此,謹祝我中華民族繁榮昌盛,各位兒女幸福美滿~!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