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王整等:特色小城鎮建設大有可為

[ 作者:王整?蒲世陽?李文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03 錄入:王惠敏 ]

編者按: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依托。小城鎮帶動農村,連接城市,既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舉措。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大力抓好特色小城鎮建設,大有可為。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抓特色小鎮、小城鎮建設大有可為,對經濟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四川深刻認識到,小城鎮帶動農村,連接城市,建設好全省的2000多個小城鎮,是未來城鎮化發展的最大潛力。近3年來,四川大力實施“百鎮建設行動”,每年遴選100個小城鎮重點培育。目前,推出的300個試點示范特色小鎮競相發展,形成了“百鎮示范帶動、千鎮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鄉土四川正加速向城鎮四川邁進。

實踐之一:規劃引領,突出特色,破局“千鎮一面”的發展困境。

四川鮮明提出,要統籌城市和小城鎮規劃布局,突出小城鎮文化底蘊、民族風情、自然風光和產業特色,為小城鎮建設注入鮮活的生命力。

堅持“多規合一”。四川統籌小城鎮布局和功能,把小城鎮建設系統納入了新型城鎮化規劃體系,確保300個試點鎮的土地、城建、產業和基礎設施配套,與城鎮總體規劃相適應。

堅持“一鎮一規”。四川眾多小城鎮分布于平原、河谷、丘陵、山地,發展條件參差不齊。按照宜工則工,宜旅則旅,宜商則商,宜居則居的原則,精準規劃,使每個鎮都有鮮明特色和發展方向。

堅持“綠色優先”。四川小城鎮山、水、林生態優勢突出,堅持以原有城鎮自然風貌為基礎,劃定小城鎮規劃紅線,創建山水相依、綠色低碳、自然和諧的宜居小城鎮。

實踐之二:產業支撐,產城相融,化解小城鎮發展“空心化”難題。

四川認識到,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在“家門口”就近就業創業,必須找準歷史和現實的產業特色,推動特色小城鎮建設。目前已初步形成了6種發展模式。

工業園區特色鎮。突出發展歷史經典產業和新興產業特色鎮。瀘州市二郎鎮和遂寧市沱牌鎮發掘川酒千年文化內涵,推動“名酒·名園·名鎮”互動發展,成為展示四川厚重白酒文化的特色名鎮。成都市新繁鎮發展四川泡菜和家具之都產業園,年實現總產值175億元,轉移農村勞動力3.1萬多人。同時隨著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全省一大批產城相融的特色鎮蓬勃興起。

旅游觀光特色鎮。發揮四川歷史文化厚重、山川雄奇秀美、民族風情濃郁的優勢發展旅游特色鎮。做優歷史文化名片,如江油市依托“詩仙故里”文化積淀,打造成為著名的青蓮國際詩歌小鎮。做優自然風光名片,如甘孜州磨西鎮打造以低海拔冰川和多民族風情為主題的特色旅游鎮。做優休閑旅游名片,如南充市將搬罾鎮打造為城郊“錦繡田園”鄉村觀光旅游鎮。

商貿物流特色鎮。重點在區位條件好的小城鎮發展商貿物流特色鎮。如成都市濛陽鎮打造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創建國家級蔬菜博覽會品牌發展農業貿易重鎮,宜賓市新市鎮依托長江、金沙江黃金水道打造輻射大小涼山的物資集散中心,瀘州市九支鎮依托川黔交界區位優勢建設商貿物流重鎮,效果突出。

生態宜居特色鎮。重點在生態條件好的區域發展適宜居住、康養和觀光的生態宜居特色鎮。如攀枝花市紅格鎮利用冬季氣候溫和盛產溫泉的優勢,打造陽光旅游品牌小鎮。眉山市高廟鎮依托峨眉山秀美風光和森林資源富集的優勢,打造七里坪國際康養度假基地,現已成為中國知名度較高的度假休閑養生精品小鎮。同時,郫縣友愛鎮、合江縣福寶鎮、廣安市代市鎮等一大批生態宜居小鎮已經初具規模。

現代農業特色鎮。發揮四川現代農業優勢,建設服務農村、帶動農業、助農增收的特色小城鎮。如資陽市龍臺鎮突出檸檬種植優勢打造“中國第一檸檬小鎮”,內江市鎮西鎮發展無花果、大頭菜等特色農產品,西充縣多扶鎮發展有機農產品和休閑觀光等產業,一大批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支撐的小城鎮蓬勃興起。

創新創業特色鎮。圍繞創新創業,發展孵化+創投、互聯網+、創新工場等業態的新生園區鎮和城中鎮。如郫縣菁蓉鎮打造“創客小鎮”品牌,推動產、鎮、人融合發展,僅一年時間就集聚創業創新人才上萬人。華鎣市電子信息產業園在兩年多時間內,就吸引3000余人才創業就業,一個“無中生有”的電子產業名鎮在大巴山麓深處崛起。

實踐之三:改革驅動,市場導向,摒棄“政府大包大攬”的傳統做法。

四川在小城鎮建設中,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不搞“大包大攬”,不搞財政資金集成的“盆景”,堅持以改革為動力,培育提升小城鎮的自我發展能力。

向改革要“小城鎮內生動力”。推進“擴權強鎮”,新津縣、大竹縣分別將97項和111項縣級管理權限和事項下放到花源鎮和廟壩鎮,增強了試點鎮的統籌管理能力。實行“一體化管理”,如成都市安德鎮實行鎮與功能區“鎮區合一、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體制,提升了小城鎮管理的水平。

向改革要“農村人口市民化”。全面放開小城鎮落戶限制,從2013年開始,四川在全國率先全面放開除特大城市以外的城鎮落戶限制,近年來試點鎮轉移農村人口約60萬人。推進社保制度改革,完善社保關系轉移接續辦法,切實保障農民“愿進來”“留得住”更“過得好”。

向改革問“錢從哪里來”。省財政3年安排專項資金15億元,整合專項資金近5億元,通過“以獎代補”競爭機制對小城鎮基礎設施資金配套。運用PPP、財政貼息、直接補助、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等多種方式,激勵社會資本投入小城鎮建設。

實踐之四:補足短板,強化基礎,有效解決“宜業不宜居”的問題。

四川小城鎮建設中的一個短板是基礎設施落后,公共服務不足,為此,四川把“補短板”作為小城鎮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

補基礎設施短板。300個試點示范鎮3年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21億元,完成項目近1000個,重點是推進小城鎮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如成都每一個小鎮都配有28套學校、醫院、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

補公共服務短板。加大小城鎮在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投入,在2015年抽樣的127個小城鎮中,平均擁有幼兒園和中小學6所,醫療衛生設施數達到9.8個,比2012年增加了30.3%,給予農業轉移人口與城市人口同等的教育、醫療、社保等權利。

補小城鎮管理短板。在試點鎮設立部門管理機構,如廣安市在街子鎮設立綜合管理執法中隊,配備了專職人員和車輛,整合了小城鎮的市場、城管等管理職能。

3年多來,四川以“百鎮建設行動”為引領,大力實施小城鎮發展戰略的成功實踐,探索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西部省份小城鎮發展之路,從中我們體會到以下幾點啟示:

啟示一:堅持以“人”為核心的小城鎮發展道路,是全面落實中央“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部署的戰略選擇。四川“十三五”時期有超過550萬農村人將轉變為城鎮人。以小城鎮為載體,推動農民工就近就業創業,必將加速四川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進程。

啟示二:堅持以“改革創新”為驅動的小城鎮發展道路,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轉型發展的有力抓手。小城鎮是四川發展中的短板,在基礎設施、產業支撐、社會服務等方面普遍滯后。緊抓供給側改革的發展機遇,釋放小城鎮發展的更大潛力,必將為四川經濟轉型升級注入強大動力。

啟示三:堅持以“百鎮引領,千鎮共進”的小城鎮發展思路,是縮小城鄉差距釋放西部“這個最大回旋余地”的現實選擇。城鄉差距大是四川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大力推動“百鎮建設行動”,支撐縣域經濟發展,帶動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必將更加堅實四川多點多極支撐發展的基礎。

啟示四:堅持以“共建共享共富”為目標的小城鎮發展道路,是承載起與全國一道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時代要求。四川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加快遍布全省“四大脫貧攻堅片區”的特色小城鎮發展,必將有力地推動四川脫貧致富奔小康。

(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調研組  執筆:王整 蒲世陽 李文宇)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有码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 | 亚洲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 天天综合网久久综合免费成人 | 婷婷六月激情六月色六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