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楊蕓:互聯網公益如何助力鄉村復興

[ 作者:楊蕓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7-19 錄入:實習編輯 ]

  近年來,農村經濟伴著新農村建設的凱歌大步昂首前進,然而因大眾對古村歷史文化價值保護意識淡薄,再加上“千鎮一面、萬村一貌”的“特色危機”和原住民的流失,古村的衰敗和消亡接踵而至,古村落的保護現狀并不樂觀。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先生曾提及一組令人憂心的數據:自2000年至2010年,我國自然村由363萬個銳減至271萬個,10年間減少了90多萬個,平均每天消失80-100個。如今,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古村僅有2555個。

  面對急劇消失的古村,公益組織的力量似乎分外微薄。據基金會中心網顯示,我國目前古村保護類公益項目僅有9個。不過,以保護活化古村為初衷的公益組織——“古村之友”卻讓我們看到公益組織用“互聯網+公益”模式保護古村的良好效果。

  古村歷程

  古村之友是一個以古村與鄉土文化保護為基,以鄉村全面復興、鄉土社會長治久安為終極目標的公益組織,是目前古村鎮領域規模最大的專業樞紐組織。古村之友的發展歷程可以大致概括為三個階段:


  搜狗截圖17年07月19日1747_1.png

(古村之友發展歷程)

  階段一:建立志愿者網絡,攏聚全國古村保護同道人

  2014年11月,古村之友志愿者網絡在保護“梅州圍龍屋”事件后正式發起。創立之初,其重點在于觀念的輸出與倡導。古村之友運用互聯網,結合線下走村接見的方式,呼吁倡導各方人士加入古村保護隊列,建成全國古村落保護監督網絡。古村之友成立僅半年,團隊已覆蓋30個省份1000支志愿者隊伍,攏聚成四五萬人的古村保護志愿者團隊,形成穩固的“心愿共同體”。

  階段二:取得合法身份,打造公益產品服務

  2015年后半年,古村之友開始走上正軌,著力進行古村保護、古村活化、古村復興等公益產品服務和宏觀建設。在此期間,其參與發起了河南馬固村“中原文物保護公益訴訟第一案”、召開了首屆全國古村大會并成立了深圳市眾志古村保護與發展基金會,該基金會于2016年12月被深圳市民政局認定為慈善組織,并取得2016年度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成立了“深圳市古村之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促進中心”作為古村之友志愿者網絡總部,取得合法身份、開通了古村救援通道、古村創客支持中心。

  階段三:推廣互聯網公益PNPP模式,助力鄉村全面復興

  這一階段,古村之友不再停留于保護、活化古村層面,而是積極探索和實踐古村保護良性發展的新路徑,將助力鄉村全面復興、鄉土社會長治久安,作為最終目標。為此,古村之友陸續推出“互聯網公益PPP模式”,后發展為“互聯網公益PNPP模式(Public-NGO-Private-Partnership)”、啟動新鄉賢工程、建立公益集群,探索出新鄉賢的義利事業生態系統模式。

  至此,古村之友發展目標日漸清晰。“新鄉賢”工程啟動后,古村之友在網絡平臺推出200余個創業項目支持推動“新鄉賢”創業,參與人數近10萬,直接撬動2億新鄉賢創業資產。政府、企業、社會多方資源互助合作的PNPP模式顯現了互聯網公益的巨大潛能。


  搜狗截圖17年07月19日1748_2.png

(新鄉賢的義利事業生態系統)

  古村運營

  古村之友自創立以來發展猶如燎原之勢,古村之友得以迅速壯大,與其組織架構和發展戰略有莫大關系。

  開放的組織架構

  結合互聯網模式下的現代公益組織體系的特點,古村之友的組織建設思想“開放甚至允許失控”。古村之友的組織架構設計為引擎組織、自組織和松散志愿者三層體系。古村之友的組織發展規劃在于強化引擎組織,推動自組織脫離,指數化感染松散志愿者。

  引擎組織以提供思想和模式研發以及行動動員為主要任務,現有20余人的規模,團隊相對穩定;

  自組織在全國有近1000個自組織核心,由自組織核心在思想和模式的帶動下獨立發展;

  松散志愿者以具有共同心愿為特征,規模較大,人數超過數十萬。

  激勵機制

  古村之友沒有統一的激勵機制。其基于共同心愿和價值觀的組織建設,更強調自我激勵和自組織內部激勵。通過運行規則形成社會威望和資源規律產生自我激勵,同時通過在規則體系內的自我動力釋放,來尋找到真正的志同道合者。

  豐厚的組織資源

  心愿共同體的建設和互聯網公益PNPP模式的推廣,為古村之友匯聚了來自政府、企業、社會各方的豐厚資源與資金。比如,除了與政府合作外,古村之友與多家社企達成合作,以品牌入股的形式進行古村民宿、古村旅游、農產品銷售等商業化運營。近期推出的新鄉賢公益創業大賽、新鄉賢工程建設、山東扶貧創客公益大賽等新鄉賢工程也為古村之友吸引了數千萬社會資金。

  湯敏說,古村之友的核心資源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調動和參與模式的最大化,而社會改良的根本保障正是通過社會共建共享形成的長久互助體系。

到目前為止,古村之友在學術、北大校友、長江商學院、媒體、文創設計等各個領域基本完成資源整合。

  重視行業知識共享

  通過開展演講,出版學術著作,模型開源以及召開電視、網絡公開分享會,共享行業知識與成果。同時為古村之友帶來良好的宣傳效果。

  領導者也是關鍵

  參與過公益組織管理的人可能多少有個感覺,就是一個公益組織的生命力與其領導者或發起者有莫大的關系。古村之友亦不例外。古村之友發起人湯敏,現就讀長江商學院EMBA,畢業于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景觀專業。作為古村之友的操盤人,湯敏的戰略思路、個人能力等都是其帶領古村之友在短短3年內取得斐然成績的基礎和關鍵。

  古村創新

  “創新的根源來自對事物認識的格局”,創始人湯敏在一次采訪中談及創新時說,“古村之友要求所有同事以回應人類終極心愿為出發點,努力打破格局的天花板,形成思想體系,并由思想體系來指導模式與產品開發以及組織體系的創新布局。”經過近3年的摸索,古村之友提出了“心愿共同體”理論和“互聯網公益PNPP”模式,旨在為鄉村復興的歷史性難題找到解決方案。

  創新理論——心愿共同體

  企業中有一個詞叫“利益共同體”,即讓創業者和守業者的利益趨于一致。古村之友將其改良為“心愿共同體”。創始人湯敏認為,未來的人群連接方式將是基于共同心愿的自由人的聯合。在古村之友,各界人士因共同對古村的關愛,形成了古村之友的“心愿共同體”。

  “心愿共同體”理論為傳統的公益組織運營方式帶來了諸多轉變。

  首先,將施助受助關系轉變成共同體互助。人們在心愿共同體的集合下,開展助人,同時形成自助,在幫助弱勢群體的過程中,結交到志同道合者并延伸出更多的合作交流。

  其次,依托互聯網的公益心愿共同體能促使現實中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結合的改良路徑轉變為線上線下融合改良。線上完成公益組織的影響力傳播、社群資源整合,線下完成資源編隊和互助體系建設,一條互聯網公益生態體系的自生長道路由此形成。

  最后,心愿共同體帶來的另一大轉變是,將公益人的公益追求拓展至全社會的心愿。互聯網凝聚著最大的人群基數,雖然大家彼此陌生,但出于“趨利”的天性,人們會產生做好事的內生動力并付諸行動,以此影響更多的人,互聯網成為了社會共同情感的鏈接。

  此外,互聯網構建起的“新大陸”使傳統線下復雜困難的傳播問題變得簡單而便利。一個公益人的公益追求由互聯網成倍放大直至擴大成整個社會的共同心愿,逐漸成為了現實。

  搜狗截圖17年07月19日1748_3.png

  創新模式:互聯網公益PNPP

  互聯網公益PNPP(Public-NGO-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古村之友在探索解決鄉村全面復興根本性問題上提出解決方式。根據古村之友的解釋,互聯網公益PNPP模式是指借助互聯網籌款平臺,由專業樞紐組織完成社群搭建和資源搭接,充分打通政府、企業、社會多方資源互助合作的渠道,實現領捐、引捐、配捐、物捐、智捐五捐合一,成倍擴大資金使用效能,從而形成政府、市場、社會長效合作機制的模式。

  該模式意圖為全面解決鄉村復興問題找到根本道路。“解決古村文化與鄉村全面復興的根本路徑,唯有社會共建共享”,湯敏說。目前,互聯網公益PNPP模式成為國家改良社會的普遍范式,當前已在山東、山西等省試點運行。


  互聯網公益PNPP模型

  如何建立推廣這一模式的專業人才組織?古村之推出了“新鄉賢”工程。

  古村之友將新鄉賢定位為具有以賢為主的品格特征,同時具備帶領鄉親們走向幸福生活的初衷和能力一群人。

  古村之友開始在已有的成員里發掘這樣的人群,古村之友認為判斷是否具備“賢”的潛質的一個重要標準在于是否有為鄉村做公益的決心和恒心。古村之友使用互聯網公益PNPP模式,激勵和幫助潛在的“新鄉賢”在修祠堂、修書院、修家譜、活化非遺、復興手工藝、復興老字號、復興民俗節事七個領域開展公益事業。通過這些公益活動,一方面考驗新鄉賢的品格,另一方面培養他們的社會公信力和號召力,以承擔起更大復興鄉村的使命。

  目前,古村之友已選拔幫助了近150名新鄉賢成長,聯合募集資金超過500萬元,初步解決鄉村復興的人才問題。

  心愿共同體理論和互聯網公益PNPP已經成為古村之友的開源理論與模式,心愿共同體是身份認同的模式,互聯網公益PNPP是業務開展的模式。“這些模式最大的特點是讓改良的參與方和成果的受益方最大范圍的惠及,目前這一模式在新鄉賢工程、好家風工程中均有很好表現,并不斷推廣到其他公共議題”,湯敏說。

  古村愿景

  公益不是簡單的獻愛心、做善事,而應是基于公共利益的公民行為。古村之友的目標不是“小慈為善”,而在于“大慈為政”。即對公共政策改良,以推動更多社會資源運用新的模式來回應社會改良窗口期的要求。

  為實現組織發展愿景,古村之友首先將繼續帶領創新,形成“創新新大陸”,在可自我生長的新大陸里做強增量,進而改變現有存量和路徑慣性。其次是最大限度地連接和整合一切可以共同行動的力量,用模式的共贏與安全,讓更多人普惠。可以說,古村之友未來的發展重點不在于組織自身的體量與規模,而在于思想和模型的開源普惠程度。

  在這條站在互聯網風口倡導社會各方共建共享、互助共贏,從而探索社會改良新途徑的道路上,古村目前面臨的挑戰主要在于如何合理控制項目風險,讓更多公益相關方有安全感地參與進來。同時,古村之友還需要通過規則化和標準化將思想和模式成果固定成一定時期的經驗,這需要通過試點來總結提升,也需要更多人才共同參與進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公益慈善學園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少妇把腿扒开让我添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日韩综合网 | 婷婷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 | 在线观看不卡免费视频 |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