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是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著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近年來,黨個國家在狠抓政治生態風清氣正的同時,也沒有放松自然生態的保護和建設。為此,全國各地都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保護生態的措施付諸實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怎樣沿著所指的大道前進,就需要最基層的各級領導干部具體操作。習近平總書記說,“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盡快把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來,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這就是說,先前的生態文明建設雖說也成績不錯,但還沒有完全進入制度化和法制化。確實,在某些人看來,抓經濟發展,搞反腐倡廉才是重要的工作,至于“綠色、循環、低碳”等生態問題,沒有必要去“上崗上線”。其實,這種觀點是相當危險的。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已經成了國際焦點,全球的生態安全都面臨著巨大的威脅。所以,建立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經刻不容緩了。在一些地方,總是把眼光落在當前,搞產業發展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一些滯后的產能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后患。因此,各級地方黨組織和政府,要把眼光放長一點,只有保住了我們的生態,一切資源才會源源不斷地為我們服務,“金山銀山”才不會成為一現的曇花。
小學生都知道,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但是,因為人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不但使它們不能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生態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也就是說,我們眼前把地球恩賜的資源當作“金山銀山”不加節制地耗掉,就失去了永遠的“金山銀山”。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黨中央的意見,具體執行還要靠最基層的領導。如何提升生態文明意識,如何將生態文明建設真正制度化、法治化,需要徹底轉變觀念,摒棄“鼠目寸光”的觀點,立足現實,放眼未來。“生態文明,從我做起”,搞好生態文明建設,留住“綠水青山”,基層干部責無旁貸。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安監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