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針對畜禽污染整改問題,有些地方提出要建“無雞鎮”、“無豬鎮”,此提議一出,引起網絡熱議,江蘇省環保廳廳長對此表示“農村沒有雞鴨魚鵝那還叫農村嗎?農村環境整治不能搞一刀切”,目前江蘇環保廳對盲目擴大禁養區進行了及時糾偏。
農村畜禽養殖業污染是農村環境污染其中的一種污染方式,會造成土壤污染、空氣污染、水質污染,同時還具有傳播疾病,破壞環境等危害,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農村畜禽養殖業污染確實亟待整治,但因為飼養畜禽而產生了污染,就要建“無雞鎮”、“無豬鎮”,那讓就以畜禽養殖為生的村民怎么辦呢?,莫不是要斷了別人的生路? 其實有了畜禽污染想辦法解決問題,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方法未免過于“簡單粗暴”了些,這也折射出我們在農村的環境整治上,工作方法簡單化、范圍擴大化、政策解讀把握不準等問題。
農村畜禽養殖業污染整治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不能想當然的“一刀切”,幾千年以來,我們的祖祖輩輩就以種地養殖為生計,繁衍生息了幾千年,從而形成了中國獨特的農耕文化,你讓農民不養禽畜,要建“無雞鎮”、“無豬鎮”既不符合實際也沒有任何操作性可言,還會延伸出很多社會問題,比如禁養之后農民的溫飽如何保障,城市菜籃子問題如何解決等等問題,其實,畜禽養殖業污染主要是由于畜禽糞便管理不當而造成污染,只要做好養殖區的科學規劃工作,完善好必須的污染處理設備,同時加大環境監管,畜禽污染便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從另一方面來講,畜禽的糞便經過特殊處理之后還能變成沼氣為村民生活提供方便,也能變成肥料為農作物提供養分,形成“種養循環”的綠色發展模式。
要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美麗鄉村”夢,積極開展污染治理勢在必行,但在治理方法上,腦子要活,路子要多,站位要高,應努力將污染源“變廢為寶”,“因噎廢食”可要不得,如此,農村環境面貌及群眾生活環境才能得到極大改善,也才能讓農村生態真正美起來。
(作者地址:四川綿陽)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