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2016年,西安市全市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了“兩不愁、四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養老),貧困地區水、電、路、通信、環衛等基礎設施明顯改善,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老鄉們笑著迎來了“十三五”的開局之年。(1月12日南方網)
今年以來,“精準扶貧”時常被提起,顧名思義,就是進村入戶精準的幫助每村每戶,帶領群眾奔小康活動。建立覆蓋全員全域的干部包帶機制,在精準扶貧中培養、鍛煉和選拔干部,實現干部人人懂扶貧、會扶貧、能扶貧、愿扶貧,為精確滴灌提供可靠“管道”。當前,農村群眾對致富奔小康的愿望遠超我們的想象,黨委精選干部,對農村群眾實行精準扶貧。筆者認為,做好以下“有效”,才能讓群眾真正地富起來、笑開顏。
有效時間。 貧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扶起來的,不能打一頭就走,來得快去得也快。要扶就要扶好,不要給老百姓留下怨言,讓老百姓感受到政府扶貧的決心。扶貧工作也最忌諱的是我們的干部一窩蜂去,不進行充分的調研,不進行科學的規劃,就盲目地指揮群眾怎么做怎么做,其結果可想而知,這樣既勞民傷財,損害群眾對黨員干部的信任之情,讓群眾失望,又影響了群眾脫貧致富這個大政方針的執行,影響了黨和政府在群眾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起危害性不可小覷。
有效干部。精準扶貧,關鍵在人,成敗在干部。干部自身思想素質的高低、工作能力的強弱,對抓好脫貧攻堅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光說不練假把式。要讓群眾信服、擁護并樂意接受干部的扶貧建議,必須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扶貧幫困,讓干部先學先行。要注重選派政治素質好、事業心和責任感強、工作能力突出、有發展潛力的優秀干部,重點從各級機關優秀年輕干部人才遞進培養計劃學員、后備干部中選派。凡是把關不嚴、人選不符合條件的,必須堅決糾正、及時調整,確保優秀、志愿、得力的干部人才選派到位,扶貧才能到位。
有效獎罰。 落實“精準扶貧”,不僅需要完善各項獎懲制度,也要將扶貧工作的成敗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讓領導干部為“精準扶貧”工作埋單。對選派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的干部,我們認為在職務職級晉升、參加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等,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任用合格、達標、期滿的扶貧第一書記;同理,對那些工作不認真、不負責的第一書記,上級組織部應當進行約談、限期整改;對整改不力的,要通報批評、及時調整。
筆者認為,每一個黨員干部在幫扶群眾的時候,一定要廣泛地進行調查研究,要進行科學的規劃,對群眾進行精準的扶貧,確保困難群眾在我們干部的“有效”的精準扶貧下“有笑”。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