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領導干部要敢于說“我錯了”

[ 作者:周文郁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3-18 錄入:16 ]

“井下職工確實有欠薪的,沒有理由隱瞞,當時報告上來的信息不準確。”昨日下午,黑龍江省長陸昊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發現錯了就要及時糾正”。目前省政府正在積極幫助龍煤集團籌措資金,近期就會把井下員工欠薪補上,并努力解決井上職工欠薪問題。(新京報,3月14日)

先表示“龍煤井下職工不欠薪”,而后又表示“龍煤井下職工確實存在欠薪”,這種截然相反的結論,顯然必有一句是假話。面對問題,身為省長的陸昊沒有隱瞞和狡辯,而是勇敢地承認錯誤,積極地糾正錯誤,這種不虛美、不隱惡,知錯必改、有錯必糾的態度正是我黨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呂氏春秋》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孔子受困在陳國與蔡國之間,整整餓了七天。一天,顏回討回來一些米,飯煮好后,孔子看見顏回居然用手抓取鍋里的米飯吃,假裝沒有看見。當顏回請他吃飯時,孔子站起來說:“我剛剛夢到先父,想先供奉先父,再用飯。”顏回忙說:“千萬不可。剛剛炭灰飄進了鍋里,丟掉又不好,我就抓來吃了。如要供奉先父,就再重煮一些吧!”孔子嘆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信的時候;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依靠的時候。”

古人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做人如此,為官亦然。由于知識結構、實踐經驗、信息不對稱等因素的作用,領導干部難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認知誤差,導致這樣或那樣的決策失誤。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爭功諉過、文過飾非,一錯再錯、死不認錯。

毋庸諱言,確實有些干部或集體,在出現疏漏甚至重大錯誤時,由于擔心丟了面子、失去威信或者承擔責任,不敢承認錯誤,拼命的掩飾錯誤,甚至把官方媒體當做“借力打力”、消除影響的工具,結果不僅沒有保住面子,反而連“里子”也失去,由此出現一幕幕“辟謠”變“官窯”,“借力打力自打耳光”的鬧劇。

掩耳盜鈴瞞不了別人,只能瞞自己;諱疾忌醫騙不了別人,只能騙自己。作為領導干部,手握權力、肩扛責任,關乎社會發展、關乎民生福祉,如果把自己的面子和利益看得比黨和人民利益更重,知錯不改、有錯不糾,必然貽誤黨和人民的事業;只有知錯改錯,才能砥礪前行。因此,面對錯誤和疏漏,領導干部不妨勇敢的說一聲“我錯了”。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理论片久久网站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 夜色福利少妇专区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例丝瓜 | 伊伊综合网在线视频免费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的电影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