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湖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集中開展扶貧領域侵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治理,嚴肅查處了一批扶貧領域侵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新華網,12月9日)
“好剛用到刀刃上”,各項扶貧專項資金,是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對一些貧困群眾而言,就是“救命錢”,分毫不能亂花,更容不得動手腳、玩貓膩。但是,總有些“蛀蟲”,將扶貧資金當作可以使自己發展壯大的“營養基”,便隨意私吞。從湖北省紀委通報11起扶貧領域違紀違規問題,涉案黨員干部對中央要求置若罔聞,對紀律規定毫無敬畏,出現了對扶貧領域資金貪污挪用、虛報冒領、截留私分、揮霍浪費等現象。這些現象嚴重損害了群眾利益,破壞了黨和政府形象,侵蝕了黨的執政根基,必須加大扶貧領域的反腐力度。
脫貧攻堅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兩線四級”聯動監督,動真碰硬、集中攻堅,清理扶貧領域“蛀蟲”,保扶貧領域政治清明,使一分一厘的扶貧資金都實實在在的用在貧困群眾身上。
“兩線”并進,夯實監督主體
各級地方的人大、紀檢部門要充分發揮主體監督職責。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督促和推動各相關職能部門履職盡責,始終堅持將紀律挺在前面,據悉,2016年1-6個月寧夏回族自治區紀委就共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問題84件,堅決懲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是民之所呼,更是黨之所向,嚴明紀律要求,嚴肅查處黨員干部違紀違規行為,受到黨政紀處分103人,移送司法機關12人。強化了責任追究,形成了持續震懾,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的作風和紀律保障。
扶貧局、財政局、發改局等行業主管部門充會發揮扶貧領域項目實施的行業監管職責。有這么一句諺語:“橋歸橋、路歸路”。涉及到各個行業主管部門的專項扶貧資金項目,需要行業主管部門從項目的下達、項目的實施、到項目的竣工驗收全覆蓋監督,再從項目資金下達到資金的發放全過程監督,強化行業監管,確保扶貧項目實施質量,使扶貧資金一分一毫都用在攻堅脫貧的“刀刃”上,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的行業保障。
“四級”聯動,夯實黨政主體責任
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形成上至市委、市政府,中到縣委、縣政府和鄉鎮黨委、政府,下至村兩委的“四級”聯動監督機制,上率下行,一級抓一級,把黨政主體責任覆蓋到扶貧開發的各個環節和方面。通過深入開展隨機抽查、專項督查、暗訪檢查、交叉巡查的方式,把在扶貧開發項目建設和資金管理方面以權謀私、克扣盤剝、欺上瞞下、侵占貪污以及索賄受賄、暗箱操作、強占掠奪等腐敗問題,既要打“老虎”,又要拍“蒼蠅”,黨和政府對這些“蛀蟲”是絕不手軟,動真格維護農民利益,群眾是會真心擁護我們黨和政府的,上下聯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打贏脫貧攻堅戰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能否如期實現,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務。完善“兩線四級”聯動監督機制與制約機制,暢通群眾監督舉報渠道,對強占掠奪、虛報冒領、優親厚友、貪污挪用扶貧資金的“蛀蟲”必須進行清除,在扶貧領域形成不敢貪、不能貪、不想貪的社會氛圍,齊心協力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作者地址:平武縣大印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