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民生政策重在增加群眾獲得感

[ 作者:伍文胥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3-17 錄入:吳玲香 ]

一個公共政策能不能帶來獲得感,不僅要看當前可不可以給群眾帶來切實利益,也要看它和群眾心目中的好日子是不是朝著同一個方向。(314日人民網-人民日報)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施政者需要努力的方向。當前正是加速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重要時期,推出一項好的公共政策必然是會讓群眾受益很深很久的。但一些地方在出臺政策時沒能考慮周全,沒有顧及到所有人的利益,只看到一般情況,沒有看到個別與特殊,難免讓政策在執行過程中遇到“中阻硬”;或者只考慮到眼前,的確是能在短時間內帶給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但不能持久,不能延續,實質是與群體心目中的好日子是背道而馳的。一個公共政策,從研究擬定到出臺實行,各個環節都應廣泛的征求群眾意見和建議,既要立足當下,又要放眼遠望,確保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民生改善是民生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判斷一個公共政策好與否,群眾的實際“獲得感”是根本“標尺”;而一個公共政策能不能給群眾帶來“獲得感”,一要看能否給群眾帶來實際利益,二要看是否與群眾心中的好日子契合,三要看能否給群眾帶來長久利益。當前正值全面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民生改善無疑是各級各地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尤需抓牢抓實,圍撓民生改善這個中心任務,聚力于制定和出臺實行更加科學更加貼近實際更具深入持久效應的公共政策。隨著更多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進入到向群眾反饋的階段,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惠民政策出臺和實行,尤需把牢政策的出口關和執行關,讓民生政策體現人民意志、切合人民需求、迎合人民心聲,落實到“最后一公里”。

民生政策重在增加群眾的“獲得感”。確保讓民生政策帶給群眾最有質量最持久的“獲得感”,實行全流程的監督和民意評價必不可少。一項公共政策從出臺到執行,其間各環節如何保證不發生偏差?如何確保不被扭曲執行?如何產生最大實效?不管是對于政策的制定者抑或是政策的執行者,都是考驗。不容小覷,一旦在執行政策的過程中,發生監管不嚴、不到位的情況,就會讓民生政策變味,甚至與民利相背。加強對民生政策執行過程的監督,須貫穿于民生政策從出臺到落實的全過程各環節,需各級監督審計部門嚴格把關,嚴防政策執行跑偏。實行民意評價,以民意為標尺測量群眾的“獲得感”,檢驗民生政策落實的效果,為民生政策的落實保駕護航,為持續增加群眾的“獲得感”添碼加力。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樂加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欧美精品二区视频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 | 最新国产日韩AV线 | 思思热精品在线视频 | 亚洲国内偷拍福利 |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