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農地農房抵押開大幕 盤活產權障礙仍不少

[ 作者:汪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1-04 錄入:吳玲香 ]

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從政策層面放行兩年之后,日前,農地、農房抵押試點,終于進入實施階段。試點范圍不小,232個試點縣(市、區)將試點農民承包地的經營權抵押;農房試點則更為謹慎,59個縣(市、區)獲批試點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

這意味著,在試點地區,農民終于有機會合法抵押自己的農房以獲取生產生活資金;流轉農民承包地經營權的經營者們,也有望將經營權盤活,為解決發展現代農業資金問題開辟一個管道。

由于試點突破了現行法律,12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決議,授權國務院在北京市大興區等232個試點縣(市、區)行政區域,暫時調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關于集體所有的耕地使用權不得抵押的規定;在天津市薊縣等59個試點縣(市、區)行政區域暫時調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關于集體所有的宅基地使用權不得抵押的規定。

這也意味著宅基地的抵押權能得到承認。兩年前,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表述政策時,避開了敏感的宅基地概念,僅認可“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權利。

但“房隨地走”“地隨房走”是房地產產權流轉的基本原則,在農房抵押試點中,宅基地怎么辦隨即引發爭論。此次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決議通過之后,試點地區宅基地抵押的法律障礙已經被掃除。

死產變活權 活權生活錢

人大常委會掃除法律障礙后,浙江義烏、江蘇常州市武進區等試點立馬放出“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第一單”。

據當地官媒報道,1228日,武進區滿墩村農民呂偉斌,用自家的300平方米農房(含宅基地)作為抵押,獲得江南農村商業銀行50萬元貸款,用于花卉苗木種植結構調整。當天,義烏市也發放了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第一單。北苑街道黃楊梅村村民季建中獲得由義烏農商銀行北苑支行發放的30萬元貸款。

農民最大的資產——土地如果盤活,對農民生產生活的作用不可小覷。當前,農民貸款難仍是農村“老大難”問題,與此同時,農村高利貸盛行。財新記者在地方調研時了解到,有的養殖戶為獲取購買生產資料的2030萬資金,以三分高利向私人借款。

不過,此次國家推出承包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下稱“兩權”)抵押試點的突破性意義,在一些人士看來仍然是有限的。實踐遠遠走在政策前頭。

農地抵押,部門試點已有7年左右的歷史,地方上的自發實踐也很多。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對于農地抵押,并未提出試點路徑,而是直接寫明:“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但在后續的政策解讀中,中央選擇了穩妥審慎為先,要求繼續試點。中央并做了限制,將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明確可抵押的是“流轉出去的經營權”,主要針對解決新型農業生產經營者的資金需求問題。屬于農戶的承包權則不可抵押。

相比之下,農房抵押啟動的意義更大。不過,在此之前地方也已有不少先行嘗試。最典型如溫州樂清市,銀行開展農房抵押業務歷史近20年,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市場,卻時常受到合法性的質疑。

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更多地方展開實踐。《安徽商報》曾從當地相關部門了解披露,截至10月末,安徽省共有20個縣(市、區)探索開展了農村承包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貸款余額1.16億元。其中,今年以來累計發放141筆、1.19億元的貸款;共有16個縣(市、區)探索開展了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業務,貸款余額3.54億元,今年以來累計發放1099筆、2.19億元。

此前,溫州樂清未能如愿進入國家33個土改試點;此次,才終于被納入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的試點名單。有的先行地區則沒有出現在名單內。

盤活財產權還有哪些障礙?

不過,成為試點并不意味著這些地區的農地、農房能夠順利實現抵押。一個關鍵性因素是銀行的積極性。在一些先行實踐的地方,銀行的積極性并不高。銀行積極性不高又與農民財產權利不完整、市場不完全有關。

出于種種顧慮,一方面,仍然有許多枷鎖束縛于農民財產權利之上,使農民對土地、房屋財產的處置還有種種“不可以”;一方面,中央對農民的“父愛主義”保護,又使得市場難以建立起公平、對等的規則,不能健康發育。

在農地方面,中央只允許經營權流轉及抵押。流轉土地者,拿到的不是完整的土地產權。20158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流轉土地的經營權抵押,須經承包農戶同意,抵押僅限于流轉期內的收益。

“這樣設置以后,經營權擔保抵押權到底有多大價值,值得懷疑。由于價值無法認同,銀行在操作中風險也很高。”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劉守英20157月曾在“2015中國農村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他并認為,這一設置導致派生出來的經營權的權利,大于農戶擁有的母權利。

抵押物的處置機制也是障礙。尤其是農房,如果嚴格執行政策,銀行似乎很難履行對被抵押農房的處置權。

首先,《意見》要求,因借款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需要實現抵押權時,金融機構應在保證農戶“基本住房權利”的前提下,依法采取多種方式處置,“與商品住房制定差別化規定”。

再者,《意見》重申,對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的抵押物處置,受讓人原則上應限制在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規定的范圍內。即便是在宅基地改革試點地區,中央也沒有放行宅基地交易出村。如此,抵押物的可流動性很低。

此前,已有農民和市場突破了這層規定。如溫州樂清市將抵押物處置范圍定在縣域內農戶;湖州市德清縣則將交易范圍限定在鎮,這仍然限制了農房抵押業務的發展。“流動性不好,房屋估價也低。”201411月,財新記者前往德清調研時,一位德清縣金融部門負責人告訴財新記者。

一旦言及農房、農地抵押、流轉,便有擔心農民失地、流離失所的議論不絕。財新記者曾就此類質疑,詢問德清時任的縣委書記張曉強的意見。這位曾有長期鄉鎮工作經歷的縣委書記給出的答案簡單明了。他說,確實一些人有顧慮,但不能因為極個別的情況,就阻礙大多數人往前走,“要相信農民、相信老百姓”。

在張曉強看來,30年前的改革重在放活,現在則要從產權著手,讓“農村死產變活權、活權生活錢”,這將全面激發農業農村活力。

在農業部政策法規司原司長郭書田看來,多一個渠道解決農民資金問題總是好的。他告訴財新記者,一些人士的出發點是好的,擔心農民僅有的一點財產因為還不了貸款喪失,“但這種思路還是不相信農民。我們也去跟農民問了。農民說,我們都是傻子嗎?我們都愿意破產嗎?”郭書田說,農民會有自己的考量的。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日韩激情综合网 | 人人视频久久精品视频 | 正在播放亚洲一区 | 久久免费视频777 | 亚洲欧美综合人成在线观看 |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